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人民日报:拆了养猪场,生计咋保障

时间:2018-01-15    点击: 次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孙超 - 小 + 大

转:科学养殖引进来

整治之前,高安市生猪出栏量260余万头,养猪业产值占了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整治之后,出栏量只剩100万头左右,从事生猪养殖的产业人口也随之骤降。

全国知名的“高安猪”,以后就没了吗?不。环保没有摧毁当地养猪业,而是让很多养殖户换了脑筋。

高安市新街镇景贤村的养猪老板罗玉根,他的养猪场也有几个被关停和拆除的。但两个处于可养区的养猪场,却建设得更好了。

2016年,罗玉根走访全国,考察了多个地方,最终决定投资几百万元,建设1.3万立方米的黑膜沼气池,购入一台200千伏安沼气发电机组,并新建一套日处理能力可达1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系统。

在养猪场附近的荒地上,沼液经过多个池子的沉淀净化和生物降解,流进一个新挖的水塘。从塘里灌上一瓶水细看近闻,已接近无色无味。“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已经远低于国家标准。经过处理的水现在可以用来冲栏,过去一到夏天水不够用,现在还有富余。”罗玉根的污水处理站,还帮周边三家养猪场处理废水,“等发电站实现并网,光卖电一项,每年就能收入20万元。”罗玉根说。

而在龙潭镇古丰生态养殖场,另一种“种草养猪”的循环模式也已经顺畅运行。养猪粪污进入沼气池,沼液贮存后用于种植牧草,牧草打浆后又可以用作养猪饲料。这种模式,解决了过去的沼液污染问题。

病死猪的问题,曾经也让高安这个养猪大市感到头疼。死猪分散各处,没有统一处理的场所,容易引发疫情甚至食品安全问题。高安市在全市各个乡镇建立病死猪的集中收集、冷冻和存储站点,在市郊引进一家生物资源科学处理中心。经过密闭容器的高温处理,病死猪最终转化成肉骨粉、动物油和生物柴油。在处理中心的车间里,闻不到腐臭味,也见不到露天摆放的病死猪,只有一袋袋最终产品,等待运往全国各地。

原先的小、散、乱拆了,新的环保生态大养猪场被引了进来。2017年,某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养猪项目落户高安市村前镇,未来可实现年出栏量15万头。项目负责人介绍,规划20万平方米的基地,未来真正用于猪栏猪舍的面积却并不太大。真正占地较多的,反而是观光和现代农业。不仅能实现水达标排放,粪污就地消化,还能为周边农户免费提供多余的有机肥,为当地提供几百个就业岗位,培养科学养殖人才。

上一篇:环保政策对生猪市场影响全解读

下一篇: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背景和趋势分析(上)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