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我国4种规模奶牛养殖生产要素配置现状及其优化

时间:2018-01-05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周杨等 - 小 + 大


从虚拟时间变量来看,随着规模增加,技术进步对于技术效率提高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但在大规模长期投入中会达到饱和;从虚拟时间变量与各投入要素的交叉项来看,随着规模增加,技术进步对于饲料投入的替代作用逐渐降低,而对于人力投入和固定资产的补充作用会逐渐加强,但到大规模时就可以替代固定资产的影响。

从技术损失函数的参数来看,精饲料投入比重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增加精饲料投入会降低4 种规模的技术损失、提高奶牛养殖技术效率;人均GDP 仅有散养模式下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只对散养奶牛的养殖技术效率有抑制作用;牛奶产量比重仅在散养模式下显著为负,说明生产能力随着规模化的提高技术损失风险会相应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只有中规模和大规模的系数显著为负,这与传统观念不符,原因可能是由于农民的学历越高越倾向于从事养奶牛以外的事业,现阶段小规模及散养户大多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偏低, 采用农业新科技的意愿较弱,造成了技术效率偏低。

2.2 要素产出弹性分析

将表2 计算出的系数值与各投入要素的算术平均值代入上式中,得到要素产出弹性。由表3 可知, 只有中规模的产出弹性均为正值,且数值相对较为均衡,说明中规模奶牛养殖生产要素配置相对合理, 增加每一项投入都会带来产出的增加;散养和小规模饲料费用的产出弹性均较大,说明这2 种规模的产值增长主要是依靠饲料的投入,中规模和大规模弹性相对较低,说明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已经开始降低对饲料的依赖度;医疗防疫费用的产出弹性仅在散养和小规模模式下是负值,说明随着奶牛养殖数量的增加疫病风险在加大,医疗防疫投入的增加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率,从而增加产值;固定资产折旧的产出弹性在散养模式下是负值,说明现阶段固定资产的投入已满足生产的需求,而在规模化后随着规模的增加而降低,说明我国奶牛养殖虽然随着规模的增大物质服务成本在相应增加,但是提高产值对于固定资产投入的依赖度呈现下降趋势;人工成本的产出弹性在4 项投入中数值最小,说明劳动力数量相较之下并不是影响奶牛产值的最主要因素; 大、中规模4 项投入的弹性数值已经逐渐趋向于零, 说明现有水平下单纯增加4 项投入已不能大幅度缩短实际产值与理想产值的距离,而提高前沿面才是大中规模奶牛产值突破瓶颈的重要手段;从总体弹性来看,4 种规模的弹性分别为1.172 8、3.564 6、2.532 8、0.769 4,说明我国4 种规模奶牛养殖均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奶牛养殖技术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结论与建议

现阶段我国4 种规模奶牛养殖生产要素配置均未达到最优,相关投入和环境差异较大,尤其是人工投入和医疗防疫费用还未达成统一认识,而其间的差异性随着规模的增加而缩小,规模化后产值虽然提高、生产成本有所下降,但物质服务成本却明显上涨,说明规模化发展实现了人畜分离、科学统一管理、提高了原料奶质量,但对于经济效益的改善并不显著;从生产函数的分析结果看,只有中规模的技术效率对于短期4 种要素的投入已经达到饱和,而4 种规模在长期投入下均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技术进步对规模化养殖的作用明显,同时,现阶段部分要素投入已经出现冗余,急需提高技术效率来突破瓶颈;从技术损失函数的分析结果看,增加精饲料投入对4 种规模养殖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只对规模化后的奶牛养殖有正向效应,随着规模化的提高技术损失风险会相应增加,而受教育程度越高也只会提高大、中规模的养殖技术效率;从总体产出弹性来看,我国仍处于低效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中规模奶牛养殖要素配置相对较优,4 种规模的总体产出弹性均为正值,可见我国奶牛养殖行业正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生产技术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①推广中小规模奶牛养殖模式。现阶段,我国奶牛养殖方式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模式的生产要素配置并不合理,且从表2 中散养模式下要素的显著性水平可以看出,技术效率的有效提升较难, 同时,由于管理水平与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其原料奶质量无法保证。本研究发现,小规模养殖方式产出可能性较大,中规模养殖方式要素配置最为合理,并且在生产函数技术效率的测算中这2 种养殖模式要素投入的显著性较强。因此,推广中小规模奶牛养殖模式有利于提高奶牛养殖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效率,提高我国原料奶质量。另外,散养和大规模向中小规模靠拢,可以尽可能保证要素配置的合理性。

②加快奶牛养殖技术创新与进步。目前,我国4 种规模奶牛养殖方式仍然将增加饲料费用作为提升奶牛产出的主要方式,而且总体产出弹性较低, 简单的减少冗余或增加缺少变量对于产值的大幅度提高以及要素配置的改观并不显著。由于这种“粗放式”的养殖方式并不是奶牛增值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而加快技术创新与进步可以优化奶牛生产前沿面。尤其是大规模奶牛养殖的产出弹性较低,急需提高前沿面来使既定的成本投入和物质服务投入得到更高的产出。重点加强良种选育、规模配套技术、饲料配制技术、提高精饲料占比等方面,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要素投入的合理搭配,实现产值的有效提高。

③支持和引导农户养殖。我国将会在很长时间内保持散养模式占主导地位的状态,由于其生产要素配置合理性与生产稳定性较差、生产效率水平较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对散养农户要进行有效的政策引导。调研发现,很多农户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了解养殖技术知识大多是通过电视或听取养殖大户的经验,缺少能够获得和掌握先进技术的渠道。所以政府应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加强与养殖户的联系。完善利益激励机制,使技术推广部门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畜牧业成果的推广力度。养殖户掌握了养殖现状和先进的技术知识,才能使其投入产出变得更为合理,进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

上一篇:关于临河区肉羊养殖业发展的意见及建议

下一篇:2017年河北省奶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