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用全产业链破解“奶荒”困局

时间:2014-01-0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经济日报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宋亮分析认为,目前的奶荒现象最早要到明年二季度以后才能有所缓解。当务之急,政府应加强对中小规模养殖户的补贴力度,提高奶农养牛积极性,加快发展家庭牧场、合作社等组织方式的制度设计,加快形成上下游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同时,加快农村信贷抵押市场发展,让农民有低成本、小风险的融资渠道,保证农民能够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找到钱”。
  建全产业链样板工程
  尽管“奶荒”问题让整个乳制品行业“风声鹤唳”,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就在11月份,飞鹤乳业上马了一条日处理鲜奶1000吨、年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5万吨的生产线。
  在“奶荒”的背景下,这条生产线会不会空转?飞鹤乳业副总裁兼生产事业部总经理肖光辉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的上马,主要为了适应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发展,特别满足高品质奶粉市场需求。在生产线建设的可行性论证中,充分考虑了飞鹤现有奶源供给的匹配问题。因此,行业的奶荒问题,并不会影响这条新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肖光辉告诉记者,近年,奶荒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行业,但飞鹤并不受这一问题困扰。“我们全产业链建设开展得比较早,在奶源基地建设方面也早早地实现了由企业自建向自控大型牧场与飞鹤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发展模式的转型,奶源基地的鲜奶在确保供应飞鹤的情况下,还能提供给其他乳企。”
  据介绍,奶牛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在国内是一个高门槛行业,因其资金投入大、收益周期长、专业技术要求高、管理经验和管理人员欠缺等因素,发展一直严重滞后,导致我国大部分原奶的品质较低,不能满足婴幼儿奶粉生产对高品质生鲜乳的需求,是造成近年来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质量和安全问题频出的主要因素。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飞鹤出于全产业链上下游可控的战略考量,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奶牛养殖模式,在国内乳业龙头企业中率先领办规模化牧场,构建了农场、牧场、工厂紧密联系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将牧草种植、饲料加工、牧场选址、奶牛引进、硬件配备、饲养技术、生鲜乳标准控制、经营管理等问题在实践中逐一解决,积累了成熟的运营经验,摸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牧场的建设和管理,配备了先进的硬件设备,引进、消化和吸收了国际领先的饲养技术,规范了经营管理,建立了一系列检测标准等,堪称国内乳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样板工程。
  此后,飞鹤在确保自身对牧场100%可控的前提下,于2011年引进地方资本投资牧场,从近两年的实践看,专业化分工,上下游紧密配合的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婴幼儿奶粉安全的进一步保障和品质的提高。
  “只有让牧场和加工企业之间形成更好的利益共同体,彼此之间对于市场的预判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才能使牧场的鲜奶供应能力与工厂能力、市场需求匹配,增强抗风险能力。”肖光辉告诉记者,目前,飞鹤在草料、牧场、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已经通过产能配套形成了利益一体化,奶源供应对于企业基本上没有太多影响。
  “现在被不少人认为,全产业链的模式就是企业自办奶源,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宋亮指出,全产业链应该以专业分工为基础,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利益关系,实现不同环节的企业同命运、共进退,才能使全产业链发挥出最大效用。乳企在构建奶源基地与下游生产环节的全产业链中,关键要形成各个环节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的机制,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从而形成持久的发展动力。从这个角度看,飞鹤的全产业链模式值得业界解读借鉴。
  专家指出,“奶荒”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料奶市场资金和技术瓶颈,导致除规模化牧场以外的供应主体之间存在零和竞争,缺乏盈利能力和安全保障。全产业链模式,是以处于中游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为核心,贯穿婴幼儿奶粉生产加工上下游,从而实现向上下游稳定的利润输送,当下的原料奶市场亟待构建这种产业生态。政府、行业、企业应加大力度助推原料奶市场产能升级,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规模化养殖;行业应积极布局全产业链战略,以抵御市场风险,同时进一步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将全产业链的供应链逐渐转变至价值链,引导、帮扶整个生鲜乳市场产业升级、产能提升,由散户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过渡,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探寻奶价“涨”之缘由

下一篇:2014年中国乳业的新趋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