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中国从养猪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考

时间:2013-05-2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天种公司 - 小 + 大

    3、生猪市场经济环境
    (1)生猪期货业的发展滞后
  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来说,期货工具可以防范风险,保证企业的基本赢利,许多养猪业企业都在期待中。中国养殖户面临的市场风险特别大,养猪业正在重新洗牌,尽管以后散养养殖户的数量会越来越少,但养殖的总数量越来越大,期货将是一个可靠的后盾,但是,这个后盾至今没有形成。
    (2)国外资本的力量对养猪业带来潜在风险  外资银行如高盛等已经通过错综复杂的资本运作逐渐进入了该产业链。特别是近年中国最大的屠宰加工企业双汇发展,高盛在香港的一家控股公司罗特克斯公司持有双汇发展73.26%股份,我国的养猪产业的鼻子被美国高盛牵着。
    中国养猪产业一旦受到破坏性的打击,影响的不仅是养猪及食品产业,同时也会对中国的饲料工业、玉米、大豆种植等相关农业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今年春过后的猪价快速大幅下跌和长期低迷,养猪人刻骨铭心。从国家利益战略层面来看,这是符合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经济战略意图的,迫切需要我国政府养猪行业引起高度重视!
    (3)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  一方面养猪业中人工养殖比例较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加上又脏又累的养猪工作环境越来越难留住农民,农民在城市中工作的收入已经逐渐高于在养殖业工作的收入;另一方面,很多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导致大量散户退出。
    (4)不成熟的市场环境或消费习惯  欧美冷鲜肉占比在90%左右,国内占比10%左右。原因在于:一方面,传统中国老百姓习惯了热鲜肉的消费,对冷鲜肉对健康与安全的保障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现有的生猪养殖企业特别是屠宰与加工企业,还没有完全学会在营销上下功夫,老百姓无从全面知道冷鲜肉与加工肉制品的安全性与健康保障。这是不成熟的消费市场环境或养猪企业对消费习惯的影响不足产生的对养猪业发展的制约。
    (5)进口猪肉的冲击使国内养殖业显得脆弱 几年前,中国从全球第一大豆生产国沦为了第一进口国,国产大豆在美国转基因大豆“物美价廉”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失去了定价权。如今,当初那一幕场景似乎又要在中国生猪产业重新上演。
    4、政府及行业组织引导
    (1)政府服务与监督职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技术服务机构不完善,服务手段与设施不完备,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推广技术投入少,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文化素质不太高。基层防疫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防疫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与监督的不健全制约了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2)行业协会或合作社的职责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国目前养殖业管理体制的现状是行业组织发展松散、滞后、缺位、信息发布、行规制定、咨询服务体系及网络等诸多方面不足,养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每次周期性波动受损失最大的是养殖户。这方面行业协会要发挥组织、沟通、协调的作用。
    (3)养殖行业研发与技术水平不高   中国养猪业的行业研发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家的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的结合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强化与国外相关高端机构的合作。

上一篇:生猪市场重新洗牌绿色有机黑猪独领风骚

下一篇:促进生猪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思考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