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新形势下生猪产业发展的特点与思考

时间:2012-10-1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陕西畜牧兽医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3.1.4搞好规划设计。一是要按照“确定养殖模式和规模—选择生产工艺—计算各类猪存栏数和栏位数—确定各类建设面积—选择场址—总体规划布局—分类建设”的程序设计建设;二是设计一定要由专业单位和人材设计;三是重视布局设计,规模养猪场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活区(办公、食堂、职工宿舍)、生产管理区(饲料加工及仓库)、生产区(猪舍、消毒室、消毒池、出猪台)、生产隔离区(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四个区;四是要因地制宜,合理设计,节约投资,确保安全;五是充分考虑到规模扩张与后续发展;六是抓住封闭隔离、环境清洁、便于排污、便于饲养管理等重点;七是充分考虑环保污染治理与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3.1.5严格建设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和省农业制定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建设,建设中特别注重排污渠、隔栏、舍面坡度、墙体粉刷、窗户结构等易犯错误的细节应符合标准,这些细节往往被忽视,建设不恰当,将给后来养殖带来很大麻烦。
    3.1.6注重养殖技术转变。规模化生产后,技术应向标准化与制度化转变。经反复探索试验,总结完善形成符合本场实际的各类猪生产技术规程和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制度,然后定岗定责,员工根据各自的岗位,按照所涉及的技术规程和生产管理制度要求操作到位即可,管理人员跟踪搞好督促与考核,确保生产正常开展。
    3.1.7充分考虑环保治理。规模养殖环保的解决方法有两种。一是建设大型沼气,经发酵后,多级沉淀,清液排放,固体制作有机肥;二是和种植园结合,猪场建在种植园最高处,粪污用作种植园的有机肥,既解决了环保治理,又带动发展了绿色种植业,实现了循环发展。
    3.2围绕规模经营,转变工作重点。
    3.2.1发展重点向现代农业园区与规模场建设转变。今后工作重心要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与规模场建设,有条件的农户也要不放弃规模养殖户和家庭适度规模农业经济循环户模式的发展。3.2.2技术服务向规划设计与生产监管转变。技术服务改过去的抓点示范向规划设计与生产监管转变。规划设计要做到根据企业投入能力和想法,帮助企业搞好策划,确定养殖规模和发展方向,严格选址,详实规划设计,才能达到整体规划,分步建设,长足发展;生产监管就是督促业主按照《畜牧法》和《动物防疫法》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生产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3.2.3良繁体系建设向县级核心扩繁场与生猪人工授精站转变。规模养殖后,多数场都实现了自繁自养,过去的扩繁场、商品代场、育肥场的三级良繁体系网络不在适应,商品代场职能削弱、建设应逐步减少,应加强县级核心扩繁场与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生产培育高质量纯种猪和二元种母猪,解决规模养殖场种源的本地化供给与精液需求问题。
    3.2.4疫病防控向程序免疫与抗体监测转变。规模养殖后,原有的春秋两季强制免疫已不适应生产的需要,应实行春秋两季强制免疫和规模场程序免疫相结合的防疫机制。同时要定时对规模场抽样检测,随时掌握疫病感染状况与抗体水平,为疫病防控提供依据。
    3.2.5动物卫生监管向防疫条件审核与投入品使用监管转变。通过防疫条件审核,来确定规模场是否建设标准,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而提高规模场建设的标准化程度;投入品使用监管就是监督规模场搞好饲料、用药、防疫、消毒等投入品档案记载,从而达到问根追源,规范用药,确保畜产品安全。
    3.2.6技术培训向经营管理人材培养与注重技术更新转变。规模养殖后,急需的是规模场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人材,应动员农广校、职中加大这方面人材培养;同时应对各级畜牧干部和规模场技术人员进行深入培训,着重掌握规模场规划建设与程序化生产技术规范等,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生猪规模化发展的技术需求。
    3.2.7生产向产业化与社会化发展。新形势下生猪产业,以规模养殖场为核心,以屠宰加工厂、饲料厂、良繁企业、大型养殖企业为龙头,以饲料、兽药厂、良繁企业售后服务和大型养殖企业、屠宰加工厂产业联盟为纽带,相互协作,紧密配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生猪产业化发展格局将一定能够形成。

上一篇:高粮价低猪价下的养猪策略

下一篇:浅谈养猪饲料的挖掘与利用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