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中国养猪生产的新模式探讨

时间:2009-12-04    点击: 次    来源:猪场动力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新型生猪养殖点”不同于近年提倡的“养殖小区”。旧的“养殖小区”的做法是把多家养猪专业户的猪圈集中在一个小区,虽然人畜分离了,但仍然各人养各人的猪。这种方法与20世纪60年代“大办集体猪场”的模式相似,那时由于各家的猪群混在一起或无法控制各家活猪的进出流动,结果暴发了气喘病,一家生病祸及全区。2006年发生的“无名高热病”也多发生在小型的、开放型的农村养殖场,而且是多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混合,这和40年前“气喘病”的暴发颇有相似之处。www.powerpigs.net
“新型生猪养殖点”的做法是养殖点仍然离开农村居民点,但它是一个独立的封闭小院,一家饲养50头左右的母猪,2头公猪,自繁自养,年出栏1000头左右肉猪,全封闭饲养,活猪只出不进。在相隔1~2公里处或更远,再搞一个“生猪养殖点”,这样可防止相互交叉感染。如此多点分散,形成一个养殖区或专业村。若再加上沼气生产或肥料加工厂,则可实行生态循环。这种养殖点在我国已有成功的例子。如山东省莱芜市某优质肉猪繁殖场,占地15亩,投资100万,养母猪60头,年出栏肉猪1200头,年利润10万~15万元。重庆市某养殖公司位于一个山沟里,养母猪300头,自繁自养,年出栏肉猪6000头,并成立了养猪协会,带动周边农民养猪。这些猪场由于坚持自繁自养,都未受到“无名高热病”的影响。当然,养殖点的规模大小,应根据当地情况来决定。在条件较差的地区,一个养殖点的规模可小一些,如母猪养5~10头,年出栏肉猪100~200头。但必须做到养殖点是一个独立小院,不要与其他农户合在一起。如果只养肉猪则要坚持从一家健康的繁殖场进猪,不能从多家繁殖场进猪。
养殖点的另一种模式也是可行的,即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公司划出一块土地,由各养殖户出资建造统一的猪舍,由公司统一提供仔猪和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其关键点是公司统一供种,不从其他地方引种,农民实际是该公司的承包工人。广东的温氏集团、四川铁骑力士集团都有成功的经验。
2.4 建立养猪生产的风险预警系统
改进现有的农业和畜牧信息系统,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中设置专门的“养猪生产预警系统”。栏目要突出下列内容:①全国和各省的存栏母猪数;②母猪数占存栏猪数的比例;③活猪价;④玉米价;⑤猪粮比价。这些数字要按月公布,既有全国的数字,又有各省的数字(不是图表曲线)。通过这些数字,养猪协会可以预测今后的养猪价格走势,指导农民确定合理的母猪养殖数量。在实行“母猪饲养配额”之前,可以防止我国猪价的大起大落,使变动曲线趋于平缓。
2.5 提倡高效养猪生产和节粮型养猪生产两种模式同时并存
养猪需要粮食,在目前采用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外国品种猪杂交生产肉猪,全部用“玉米+豆粕+添加剂”的饲养模式下,平均一头肉猪(包括公猪、母猪、仔猪料)约需要350 kg的粮食才能达到90 kg左右的出栏体重。如果我国全部采用这种饲养模式,2030年出栏6.89亿头肉猪,需饲料用粮2.41亿吨,占当年粮食总产量7.1亿吨的34%,如此高的耗粮量是我国无法承受的。因此,采用节粮型生态养猪饲养模式是我国养猪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所谓“节粮型生态养猪”,是指在人少地多或偏远的半山区,采用青料、米糠、粮食加工副产品、城市泔水等多种饲料资源来养猪,减少粮食在饲料中的比例,平均用150 kg粮食养一头出栏肉猪(包括母猪、公猪、仔猪料)。这样可使用于养猪的粮食减少42.9%,如果在年出栏6.89亿头的肉猪中有50%的肉猪采用这一饲养模式,则可大大降低养猪业的耗粮量。该模式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和半山区都已有成功的先例(如江西赣州地区,云南省楚雄州等) ,应因地制宜地推广。
2.6 大力提倡发展节约型养猪 猪场动力网欢迎您。
2.6.1 科学利用城市泔水养猪,规模化科学处理是利用城市泔水这一资源的关键。由大的集团公司或政府资助的企业组织专门的城市泔水收集系统,及时运至远郊的加工厂统一处理,是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有的城市(如上海闵行区)已经在试验。
2.6.2 种植杂交狼尾草喂空怀母猪和妊娠前期母猪,在两餐中间投喂青草,任其采食。试验组母猪产仔高于对照组母猪0.6~1.5头。
2.6.3 饲养哺乳母猪的猪舍温度可适当降低,而保育箱内温度保持在30℃~32℃左右。在产房,可采用天花板加可调节的屋顶通风,保育箱采用红外线或电热垫板。可使空气流通,湿度降低,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大大减少。
2.6.4 在冬季,猪舍内排出的污气是热空气,通过一种热回收新风换气机用这些热空气去预热进入猪舍的冷空气,节约能源。
2.6.5 采用新型节能型热风炉,把烟道与热空气道分开,这样送入猪舍的空气很清洁和干燥,室内的湿度也可降低。
2.6.6 改革猪舍排污处理技术方案,采用人工清粪,在猪舍内先把粪和尿分开,用手推车把粪集中,猪舍地面改用室内浅沟排污,减少冲洗地面用水。
2.6.7 采用“微缝地板”(缝隙宽度在5 mm),节约用水。可大大降低地板的漏粪率。
2.6.8 利用污水进行沼气发电或供热。深圳农牧总公司10万头养猪场的一个1700m3的卧式沼气发酵池,总投资97.4万元,年发电48万kwh,已运行四年,基本收回投资。
2.6.9 利用山坡林地,发展“自流式人工湿地”,它是由人工建造和监控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猪场污水进行沼气发酵后,经过水生植物塘,然后再流入“自流式人工湿地”,最后可达标排放。这种方法可使污水处理日常维持费用大大降低。
总结:中国的养猪业正在发生格局性的变化,以前单一的养猪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合当前的发展需要,市场呼唤适应当前发展的新的养猪模式。猪场动力网提示您,不论是“公司+农户”,“节粮型生态养猪”,还是建立“养殖小区”,都需要我们养猪人在思考摸索中把握行业的脉搏。

上一篇:论养猪业之孽障

下一篇:如何破解养猪遭遇的环保之困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