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01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三)市场情绪加剧波动 期货市场中,“多空博弈” 激烈,8 月生猪期货持仓量激增 25%,反映市场情绪极不稳定。大量资金涌入导致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背离,市场投机行为增多。部分投资者为追求短期利益,通过资金炒作操纵市场价格,进一步放大价格波动。 这种资金炒作行为可能掩盖真实供需矛盾,在政策利好刺激下,市场可能出现 “技术性反弹”,但并非基于供需关系改善,而是资金炒作结果。一旦资金撤离,猪价很可能再次下跌,给养殖户带来更大损失。因此,必须警惕虚假市场繁荣,保持理性判断,推动市场回归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结语:穿越周期需要 “双向奔赴” 王祖力指出,生猪产业实现真正反转,需要政策引导与市场自律共同作用。政策层面,政府应建立 “能繁母猪存栏 - 价格波动 - 储备调节” 动态响应机制,避免 “运动式去产能”,确保产能调控科学稳定,防止政策过度干预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企业应转变发展思路,摒弃规模扩张惯性,将重点转向成本管控与效率提升。全行业应将成本降至 13 元 / 公斤以下作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等方式优化养殖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温氏、牧原等企业已在这方面做出示范,积极探索新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为行业发展树立榜样。 当前行业困境既是产能过剩的必然调整,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回顾 2018 年非洲猪瘟疫情虽给生猪产业带来巨大冲击,但也推动规模化养殖加速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如今,2025 年的调控压力正促使产业生态更加健康。当能繁母猪存栏回归合理区间,“降本增效” 成为行业共识,生猪产业才能穿越周期,实现 “价稳利稳” 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养殖户而言,现阶段理性出栏、优化结构是为下一轮周期积蓄力量的关键举措。在市场波动时期,养殖户应保持冷静理性,从长远角度合理调整养殖策略,为生猪产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只有各方共同努力,生猪产业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