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5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除 PSY 指标突破外,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头部企业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撑。低蛋白日粮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豆粕用量降低 25%,在保障生猪营养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智能化环控系统的投入使用,将疫病发生率降低 40%,减少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区块链溯源管理技术的引入,使药残检测合格率达到 99.8%,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性,增强消费者信任度。 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使牧原股份养殖成本降至 12.2 元 / 公斤,温氏股份也达到 12 - 12.2 元 / 公斤。而中小散户因缺乏先进技术支持,养殖成本普遍在 14 - 16 元 / 公斤。显著的成本差距使头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推动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 (二)全产业链控本:从 “养殖端” 到 “消费端” 的闭环管理 在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头部企业不仅在养殖环节依靠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还通过构建全产业链,实现从 “养殖端” 到 “消费端” 的闭环管理,进一步增强成本控制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新希望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在全产业链布局方面独具特色。其自建 200 万吨饲料厂,饲料自给率达 70%,减少对外部饲料供应商的依赖。同时,通过期货套保锁定玉米、豆粕价格,有效降低饲料成本,较市场价低 15%。这种从源头把控成本的方式,使新希望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盈利。 牧原股份则在屠宰环节发力,5000 万头 / 年屠宰产能的投产,实现 “养殖 - 屠宰” 联动一体化模式。该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损耗,降低运输成本与交易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据统计,牧原股份通过 “养殖 - 屠宰” 联动减少 10% 的中间环节损耗,冷鲜肉毛利率达 25%,而普通白条肉毛利率仅为 8%,充分体现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 温氏股份另辟蹊径,积极布局预制菜业务,开发低盐香肠、即食猪排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这一举措不仅拓展业务领域,还提升产品附加值,有效对冲生猪价格波动风险。据悉,温氏股份预制菜产品附加值提升 50%,为企业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些头部企业的全产业链布局,既是对成本的有效管控,也是对市场风险的有力抵御。通过从养殖到消费的闭环管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构建起坚固的竞争壁垒,引领生猪产业向更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环保政策 “加压”:加速淘汰与绿色转型并行 (一)排放标准 “提档”:小散乱猪场加速出清 在生猪产业变革过程中,环保政策收紧成为重要推动力量,深刻影响行业格局。广东、江苏等地相继出台新规,明确不再新批规模化养殖场,在行业内引发强烈反响。已建成养殖场面临严峻考验,必须配套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在污染物排放标准方面,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限值从 400mg/L 大幅收紧至 150mg/L,磷排放首次设定 30mg/L 的硬性指标。这些严格标准使众多中小猪场难以承受。专业测算显示,全国 2000 头以下中小猪场中,超过 30% 因治污成本过高被迫退出市场。以一个中等规模 2000 头猪场为例,单场环保改造需投入 50 - 100 万元,对于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猪场而言,这是难以负担的高额费用。 这些数据背后,是众多中小猪场的艰难处境。在江苏南通,养殖户李大叔经营着一家 1500 头规模的猪场,多年来一直努力经营。但面对新环保政策,他陷入困境:“为达到环保标准,我前前后后投入 80 多万,购买设备、建设沼气池,能尝试的方法都试过了。但成本实在太高,现在猪价又不稳定,根本无法盈利,实在难以维持下去。” 像李大叔这样的养殖户数量众多,他们的离场加速了行业变革。 2025 年上半年,500 头以下散户存栏量同比下降 18%,直观反映出环保政策的作用效果。随着小散乱猪场加速出清,行业规模化率快速突破 75%,一个更加规范、高效的生猪养殖新时代正在来临。 |
上一篇:河南省生猪产业20年的崛起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