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中美关税大调整,养猪业的破局与新生

时间:2025-05-16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关税重大调整,养猪业迎来发展契机
  当地时间 5 月 12 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此消息在全球经济领域引发广泛关注。本次会谈中,双方达成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的重要共识,这一举措既契合两国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期望,更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而言,美方取消 91% 的加征关税,并暂停实施 24% 的 “对等关税”;中方秉持公平对等原则,相应取消 91% 的反制关税,同时暂停实施 24% 的反制关税。此次关税调整涉及众多领域,中国养猪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长期以来,关税问题是制约养猪业成本与供应链的关键因素,此次关税政策的重大转变,为养猪业开辟新的发展路径,诸多利好因素有待养猪业挖掘与利用。
  二、成本显著下降,利润空间拓展
  1、豆粕价格大幅下跌,饲料成本直线降低
  关税调整对养猪业的直接影响体现为饲料成本显著降低。美国作为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国,其大豆进口成本变化对中国豆粕市场影响重大。随着美方取消 91% 的加征关税并暂停实施 24% 的 “对等关税”,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成本大幅下降,此变化迅速传导至豆粕市场。据饲料行业信息网统计数据,沿海地区 43% 蛋白豆粕价格单周暴跌 681 元 /t,从 3867 元 /t 降至 3186 元 /t,如此大幅度的价格下跌在豆粕市场历史上较为罕见。
  豆粕作为猪饲料的核心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关系到养猪成本。在规模化养猪场中,饲料成本通常占总成本的 60% 以上,是养猪业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豆粕价格的每次变动都会对养猪成本产生重大影响。此次豆粕价格大幅下跌,为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缩空间。按照行业一般规律,豆粕价格每降低 1%,养殖成本可压缩 0.6%-0.8%。以年出栏 10 万头的猪场为例,假设该猪场原本饲料成本为 1 亿元,其中豆粕成本占比 30%,即 3000 万元。豆粕价格下跌后,按照上述成本压缩比例计算,该猪场每年可节省成本超千万元,这对养猪企业而言是一笔可观的费用。
  成本降低不仅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更直接提升企业利润空间。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利润空间的扩大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养猪企业可将节省的资金投入肉源品质提升、技术升级等关键领域,推动产品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猪肉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关税壁垒消除还使大豆进口渠道更加多元化。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进口来源,可根据市场价格、供货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精准规划采购策略。这种多元化采购模式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采购成本,还能有效避免因原料短缺引发的生产风险,增强供应链稳定性,为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进口冲击有限,国产猪肉优势突出
  尽管关税调整涉及猪肉等农产品,但对中国猪肉市场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内猪肉市场供应主要依赖本土养殖。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猪肉进口量仅占消费量的 1.7%,其中自美进口猪肉占比不足 0.1%,这一占比在庞大的国内猪肉市场中几乎可忽略不计。因此,即便美国猪肉因关税调整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其对国内猪肉供需格局的影响也十分微弱。
  从进口替代角度看,中国猪肉进口来源广泛,若美国猪肉因各种原因退出中国市场,巴西、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将迅速填补缺口。以 2024 年为例,中国从巴西进口猪肉量同比增长超 50%,充分显示出在猪肉进口市场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强大的替代能力。这种多元进口格局使中国猪肉市场在面对单一进口来源变化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够保持市场稳定供应。
  关税调整带来的成本下降对国产猪肉市场产生积极影响。随着养猪成本降低,国产猪肉价格逐渐回归合理区间。价格稳定不仅刺激终端消费需求,还增强国产猪肉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 “成本降 - 价格稳 - 消费旺” 的良性循环中,国产猪肉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品牌形象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上一篇:楼房养猪突破与挑战并存的养殖新范式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