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14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其次,在市场竞争中,头部企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话语权。当市场供大于求,猪价下跌时,头部企业可通过调整出栏节奏、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应对,而中小养殖主体往往缺乏这样的能力。在 2024 年下半年猪价下跌期间,牧原股份等头部企业通过优化销售策略,减少了价格下跌对利润的影响,而许多中小养殖主体因无法及时调整,陷入亏损境地。 再者,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储备等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它们能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养殖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率和生猪品质。例如,头部企业通过基因改良,将 PSY(每头母猪年产仔数)从 21 头提升至 26 头 ,接近丹麦水平,而中小养殖主体由于资金有限,难以开展类似技术研发。在人才方面,头部企业能够吸引到更多专业的养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相比之下,中小养殖主体则面临人才短缺困境。 在 2025 年行业大概率总体维持 “微利” 状态下,这种头部企业扩张、中小养殖主体压力增大的行业格局将更加明显。中小养殖主体若想在市场中生存下来,需在成本控制、养殖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提升,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 企业应对:创新与精细化运营 在猪价波动、饲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带来的压力下,生猪养殖企业纷纷积极探索应对策略,通过科研创新、精细化运营等方式,助力公司优化成本、提升盈利水平、持续增强自身竞争力。 新希望从 2023 年中开始加大力度建立回交猪生产和管理体系,这一创新举措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在应对动物疫病方面,回交猪体系展现出独特优势。传统杂交体系对种猪品系和配比要求严格,一旦遭遇疫病,种猪供应易受严重影响,导致产能大幅下降。而回交猪体系灵活性更高,对种猪要求相对宽松。当疫病发生时,即使部分种猪受影响,企业也能利用回交体系快速补充种猪,维持生产稳定性。在非洲猪瘟疫情期间,许多采用传统杂交体系的养殖企业因种猪大量死亡,产能锐减,而新希望凭借回交猪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疫情对产能的冲击,保持相对稳定生产。 在应对极端行情冲击时,回交猪体系同样发挥关键作用。当市场行情低迷,猪价大幅下跌时,养殖企业面临巨大成本压力。回交猪体系能有效降低种猪成本,因其繁殖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高价引进特定品系种猪。种猪成本降低直接减少了养殖企业前期投入,使企业在低猪价时期也能维持一定盈利空间。此外,回交猪体系还能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产能。当市场行情好转,需求增加时,企业可通过回交体系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盈利最大化。 目前,公司运营场线的生产成本为 13.5 元 / 公斤 ,这一成绩取得与回交猪体系建立以及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指标改善和疫病有效控制等因素密切相关。新希望通过不断优化回交猪养殖技术,提高了母猪繁殖效率,使 PSY(每头母猪年产仔数)达到 25.2 ,较去年底提高 1.7 头 。在疫病防控方面,公司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率,保障猪群健康,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作重心转到企业管理上来,通过流程改革、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科技创新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温氏与华为开展全方位合作,引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AI 等数字化技术,全面覆盖生产、销售、内部管理等业务环节。在生产环节,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对猪舍环境精准控制,如温度、湿度、通风等参数都能根据猪生长需求自动调节,为猪群提供舒适生长环境,提高猪生长速度和免疫力,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智能化设备还能实时监测猪生长状况,包括体重、进食量、健康状况等信息,养殖人员可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养殖策略,实现精准养殖。 在内部管理方面,温氏通过流程改革,简化繁琐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在采购环节,通过集中采购和大数据分析,温氏能更好把握市场价格走势,与供应商进行更有效谈判,降低采购成本。在销售环节,数字化技术应用使温氏能更准确了解市场需求,优化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价格,从而提升盈利水平。 通过这些精细化管理方式,温氏的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逐月下降,10 月份降至 7.8 元 / 斤 ;养鸡业生产持续保持高水平稳定,10 月份料肉比降至 2.76 ,转型升级效果明显。这些成果充分证明精细化管理在降本增效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为其他养殖企业提供有益借鉴。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