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2025年中国猪企是机遇还是挑战?

时间:2025-02-13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春节前旺季,猪企和散户为了抓住节日的销售时机,加快了出栏节奏。大型企业能繁母猪存栏增量,生猪供应恢复迅速,市场供应增幅大于需求增幅。以温氏股份为例,毛猪月销售均价在 2024 年 8 月触及 20.45 元 /kg 后,连续 5 个月下滑,1 月销售均价为 15.77 元 /kg ,其他猪企的销售单价也大多呈现出类似的下滑趋势。


  从供需关系来看,市场供应的大幅增加,而需求却没有相应的大幅增长。居民家庭多以消耗春节囤货为主,鲜品猪肉走货不畅。城市方面,虽然务工人员返程,但大中院校尚未开学,旅游消费转差,批发市场白条成交不佳,主流屠企订单量锐减。节后居民饮食倾向于清淡,肉类需求减少,消费替代情绪增强,这使得市场对猪肉的需求相对疲软。在这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猪价自然难以维持高位,只能一路走低。那么,猪企们又将如何应对这一严峻的市场形势呢?
  未来展望:迷雾中的猪市
  站在当下,展望 2025 年的生猪市场,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指出,2024 年年末能繁母猪 4078 万头,同比下降 1.6% ,但由于能繁母猪效率提升、疫病稳定,预计 2025 年生猪供给量将较 2024 年小幅增加。而需求方面相对稳定,在这种供增需稳的情况下,全年生猪价格预计将会较 2024 年有所回落。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邵瞧瞧也持有类似观点,据卓创资讯监测样本企业母猪的 psy、may 均有提升,意味着一头能繁母猪可提供实际生猪出栏量增加,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陆续回升,因此,2025 年生猪供应量或进一步增加。整体供应增幅大于需求增幅,预计猪价或同比回落,全年均价同比下滑 9.3% 左右。
  对于猪企来说,成本管控依然是抵抗风险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发展中,大型猪企虽然扩张速度变慢,但依旧在上母猪(产能),而且这两年行业成本、养殖效率都在提升,一头母猪未来能够提供的猪肉越来越多。然而,猪肉市场容量较为固定,这就意味着猪企之间的竞争将愈发激烈,可能还要再面临一次洗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只有那些能够尽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企业,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从长期来看,未来中国猪肉消费需求稳中有降,猪肉生产需求或已经达到天花板。这就要求未来猪肉供给要与需求协调,生猪产业必须走稳量提质的道路,顺应消费需求的转变。对于猪企们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的猪市究竟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猪企的破局之路
  面对 2025 年猪市的风云变幻,猪企们犹如置身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必须迅速寻找破局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本管控无疑是这场破局之战中的关键武器。在饲料成本方面,猪企可以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寻找性价比更高的原料组合,降低饲料成本。例如,一些企业通过研发低蛋白日粮技术,在保证猪只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减少了豆粕等高价原料的使用,从而降低了饲料成本。同时,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也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途径。
  在养殖成本上,提升养殖效率是降低成本的核心。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PSY),可以有效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通过精准的配种管理、科学的妊娠期饲养以及良好的产后护理,确保母猪的健康和高产。加强疫病防控,降低生猪的死亡率,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损失。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猪舍的消毒和防疫措施,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除了成本管控,提升效率也是猪企破局的重要方向。在生产环节,引入智能化设备,实现养殖过程的自动化和精准化管理。智能饲喂系统可以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精准地投放饲料,避免饲料浪费;环境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猪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为猪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提高生长速度。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养殖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上一篇:透视生猪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

下一篇:猪企“内卷”:成本战下的生死突围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