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猪企“内卷”:成本战下的生死突围

时间:2025-02-20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猪市风云:成本战打响
  在 2024-2025 年的生猪市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激烈上演,那便是上市猪企之间的成本战。自 2024 年起,这场成本竞争就已打得如火如荼,各大猪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降低成本 。进入 2025 年,这股竞争的火焰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愈燃愈烈,大有如烈火熔岩般爆发之势。
  成本,对于上市猪企而言,无疑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在生猪价格波动频繁的市场环境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当猪价处于低位时,高成本的猪企可能面临亏损的困境,而低成本的猪企则仍能保持盈利;当猪价上涨时,低成本猪企又能获取更高的利润。因此,成本竞争已成为猪企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产能与需求的碰撞
  (一)扩张与饱和的矛盾
  在当前的生猪养殖行业,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上演:大集团猪企的扩张速度普遍慢了下来,可他们对于母猪扩产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就拿温氏股份来说,2024 年末其能繁母猪约 174 万头,且后备母猪较为充足,初步规划 2025 年末能繁母猪数量达到 180 万头左右;天邦食品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26.18 万头,计划在 2025 年根据资金情况逐步提升满负荷率来实现 40 万头的能繁母猪目标 。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已然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母猪存栏量也在逐步回升,养殖效率更是有了显著的提高。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共计 70256 万头,同比下降 3.3%;猪肉产量 5706 万吨,同比下降 1.5% 。虽然出栏量和产量有所下降,但这主要是市场主动调整的结果,实际上生猪的产能依旧处于高位。而从需求端来看,国内猪肉需求市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相关研究表明,2014 年和 2023 年猪价都处于低位且养殖亏损,说明供大于求,2014 年的猪肉产量和 2023 年的猪肉产量接近,这意味着国内需求在 5800 万吨左右已经趋于饱和,中国猪肉消费量可能于 2014 年已经达峰。加之从 2022 年开始中国总人口开始下降,在人口负增长以及人均猪肉消费量可能已达峰的双重影响下,猪肉总消费大概率已达峰。在供给端产能居高不下,需求端却已饱和的情况下,供应过剩成为了生猪市场无法回避的事实。
  (二)保份额的降本抉择
  面对供应过剩的市场局面,猪企们却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他们不能随意减产。一旦减产,就意味着将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在这样的背景下,“降本增效” 成为了猪企们的必然选择。通过降低成本,猪企可以在相同的市场价格下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以牧原股份为例,其在 2024 年进行了一系列的降本举措,包括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使得养殖成本大幅下降。2024 年 12 月份,其养猪成本已降至 13 元 / 千克左右,相比年初的 15.8 元 / 千克,下降了 2.8 元 / 千克 。成本的降低不仅让牧原股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还保障了其市场份额的稳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猪企们只有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降本:当下与未来的挑战
  (一)2024:显著降本成效
  在 2024 年这场激烈的成本战中,上市猪企们取得了显著的降本成效 。据相关数据统计,多家企业的养殖成本实现了大幅下降 。京基智农以 7.05 元 / 斤的完全成本在众多上市猪企中暂时领跑,温氏股份与神农集团则以 7.1 元 / 斤的成本并驾齐驱,紧随其后。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为 7.15 元 / 斤,位列第三 。与 2024 年初相比,这些企业的成本下降幅度十分明显。京基智农成本降低了 0.8 元 / 斤,温氏股份降低了 0.7 元 / 斤,牧原股份更是降低了 0.75 元 / 斤 。

上一篇:2025年中国猪企是机遇还是挑战?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