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工人群体的新宠 “食用预制菜后,仿佛开启了全新的饮食体验,烹饪变得极为简便,且味道与餐厅出品别无二致。外卖中不仅包含预制菜,却以现做菜品的价格售卖,相较之下,自行购买预制菜更为划算,我真是个精明的消费者。” 一位尝试预制菜的打工者在社交平台上兴奋分享道。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越来越多像他这样的打工者,正从对预制菜的排斥态度逐渐转变为主动接纳。 统计数据表明,接纳预制菜的打工者数量众多。在小红书平台上,与 “预制菜推荐品牌” 相关的笔记已超过 1800 万篇。博主们不遗余力地分享各自发掘的 “宝藏” 预制菜,从香气四溢的炒饭到细腻嫩滑的蒸蛋,再到品类丰富的小碗菜、方便快捷的盖浇饭等,应有尽有。他们还会仔细分析配料表,旨在筛选出更为健康可靠的产品,这一举动引发众多网友在评论区请求推荐美味且卫生的预制菜,期望能以较低成本在家中享受到餐厅级别的美食。 随着春节临近,各大电商平台上的预制菜备受青睐。从精致的单品菜肴到丰盛的套餐组合,令人应接不暇。销量最高的菜品销量早已突破万件,打工者只需花费百十元,便能迅速筹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若预算充足,甚至能将佛跳墙等高档菜肴纳入其中,让新年餐桌更显丰盛。 二、从抵触到拥抱的转变 (一)曾经的 “谈菜色变” 曾几何时,预制菜被视作餐饮行业的 “洪水猛兽”,引发人们对其高度抵触。究其根源,食品安全问题首当其冲。部分不良商家为延长保质期、降低生产成本,在预制菜中过度使用添加剂、防腐剂,甚至采用劣质原料,此类行为致使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品质与安全性深感忧虑。 在营养层面,预制菜也饱受质疑。食材经过加工、长时间储存与运输后,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大量流失。为追求口感,部分预制菜还添加过量的油、盐、糖,进一步加剧了营养失衡的问题。 口感方面,预制菜与现炒菜品的差距也被消费者频繁提及。以酸菜鱼为例,预制菜制作的口味往往偏重,味道单一且难以调整,与现炒酸菜鱼鲜嫩的鱼肉、丰富多变的口味形成鲜明对比。 再加上消费者对新鲜食材的天然偏好,使得预制菜在初期市场推广中举步维艰,仿佛被贴上了 “不健康”“不美味” 的标签,难以获得大众认可。 (二)态度转变的背后 然而,在短短几年间,预制菜成功实现 “逆袭”,成为众多打工者主动且热衷的选择。这一转变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时间愈发成为一种 “奢侈品”。尤其对于打工者而言,每日工作繁忙,下班后身心俱疲,根本无暇买菜、洗菜、烹饪。而预制菜的出现,完美契合了这种忙碌的生活节奏。只需简单加热,几分钟内即可端上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极大地节省了时间与精力,让打工者在疲惫的生活中也能轻松享受美食。 预制菜在性价比方面同样具备显著优势。自行烹饪,从采购食材到完成烹饪,涉及的成本不仅包括食材本身,还涵盖时间成本、水电燃气费用等。点外卖价格往往偏高,且分量与品质参差不齐。相比之下,预制菜价格相对亲民,一份普通的预制菜套餐价格在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且分量充足,品质也有一定保障。以刘哲提及的酸菜鱼为例,自行制作原材料成本较高,点外卖花费不菲,而购买品牌酸菜鱼预制菜仅需二三十元,既省时省力又经济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