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生猪产业优化发展正当时

时间:2024-09-23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024生猪产业发展大会述评

没有产业基础,无以谈产业优化,当产业基础达到相当规模,产业优化就成为必然。可以说,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走在优化发展的大道上。

众所周知,我国一猪独大的格局很难改变是事实,但时下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却变了。这也正是近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4生猪产业发展大会所要探寻的重要问题——重构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自洽系统。

长久以来,国人养猪本就是个自洽系统。几十年风风雨雨,发展怎样的生猪产业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可谓,生猪产业问题解答不好,关乎菜篮子和民生福祉;解答不透,产业波动难安;避而不答,产业效率不佳,缺乏竞争力。

在计划经济时代,粮食统购统销曾使农民在口粮与饲料之间的调剂产生了困难;农民家庭经营畜牧业的权利在一定时期还曾被剥夺;“公养为主、私养为辅”的养猪政策给养猪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奖售政策致使肥猪日盛,出现滞销、胀库,农民卖不了,群众吃不起的怪现象。这些都为生猪产业的理性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镜鉴。

然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发展,人口激增,不得不靠快速出栏的瘦肉型猪肉来满足肉食需求,我国生猪产业自洽系统受到严重挑战。从那时起,我国商品猪生产由肉脂兼用型向瘦肉型转变,由此引发连锁反应,持续至今。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我国畜牧业总体规模世界第一,生猪出栏量占全球比例常年保持在5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世界一半的生猪产能和消费在我国,我国肉类消费57.8%是猪肉,畜牧业产值的43.2%是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68%是生猪,这便是我国万亿生猪产业的基本格局。生猪产业大而广,但并不意味着强而美。

多年来,生猪产业政策重在求稳。自非洲猪瘟发生以来,生猪产业政策偏重稳定、恢复和优化。从2019年千方百计稳生猪提信心,到2020年、2021年促进生猪生产全面恢复,2022年适时调控基础产能,2023年稳生猪、保供给,继续完善和用好生猪产能调控,再到今年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方案,防范化解行业风险。从稳定、恢复到优化的政策之变,与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暴发至今,我国的生猪产业深刻而巨大变化息息相关。

中国畜牧业协会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希荣认为,这些变化呈现六大特征:基础产能稳固、保障供给充足、成本竞争激烈、企业分化加剧、产业格局演变、整体素质提升。可以说,非洲猪瘟发生以来的六年是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此次大会上有两组数据很关键:一是,目前全国排名前20位的大型养猪企业去年出栏生猪2亿头,占全国总出栏量的27.4%,且未来占比会进一步提升。二是,目前全国饲养1000头母猪以上的养殖场3900多个,拥有1600多万头存栏母猪,占我国整个规模场的70%,占全国能繁母猪饲养量的40%以上。这就是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产能的基础底座。

产能规模虽然有了,但产业面对的终端消费格局却发生了改变。与会的官员、专家和企业家普遍提到,我国生猪产业面临产大于需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据业内预测,到2035年,我国猪肉消费量未来将减少500万~1000万吨。目前,我国居民猪肉消费量年人均42千克,未来或降至35~38千克。基于消费下降的趋势,产能调减和优化就成了必须。稳产能是基本,优产能则成了必然。

自2021年以来的生猪产能调控效果初步显现,41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调控风向标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而且,这一代表生猪产能总开关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也处在适时调整中,今年3月即调整为3900万头。优化生猪产能供给是一步重要的棋,从总体上将影响猪周期的节奏,让其波动趋于平缓。

猪周期日趋平缓,意味着养猪行业将迎来微利时代。养猪这一传统活儿将会越发体现在成本、疫病、种源、技术、管理等综合水平上,无论集团化企业,还是以家庭户为代表的中小养殖户都无法回避。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各企业生猪养殖的直接成本相差无几,但其他成本却差距很大,主要包括摊销成本,诸如设施折旧和生猪病死率成本等。

上一篇:李希荣:非瘟给养猪行业带来的七大启示

下一篇:养猪行业内卷的本质与破局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