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张磊 甘源 袁厅 邵国青 - 小 + 大
实验用猪生物安全体系建立 2018年非洲猪瘟开始暴发,经2019年的扩张,再到之后的“点状”或“区域性”发生,在此背景下国内的生猪养殖行业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生物安全方面受到了行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实验用猪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是猪群微生物质量控制最有效的措施,也是猪场疫病防控,尤其是非洲猪瘟防控的核心防线。猪群的SPF状态不会从父母代传给仔猪,一旦生物安全生产环境出现漏洞,SPF状态将丧失。因此,实验动物猪群健康和各项阴性指标的维持,需以《动物防疫法》为依托,重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视“防疫为第一生命线”,因场而异,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和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实验用猪猪场内环境中微生物病原的传播途径主要集中在饲料、空气、有害动物、物料进场、车辆人员、病死猪及精液等。目前,猪场主要依靠物理隔离、过滤、消毒灭活、清洗、干燥和管理制度等手段来预防和阻断病原体的传播。猪场内部(包括生产区和生活区)和猪场外围环境生物安全体系建立,需要制定猪只流动、车辆流动、人员流动、物资进出、饲料进场、空气传播、媒介传播、饮水监测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还需要配套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巡查清单(清单式管理)、临床巡栏+实验室监测制度、重大疫情上报制度、生物安全制定-执行-审查-处理制度。 内外围环境生物安全包括:定期对场区外周边环境及道路进行摸排,探寻可疑病毒和病菌的传染源,必要时安排对风险区进行采样检测;根据需要定期对全场环境进行消毒,消毒频率根据季节温度及场内生产成绩而定,一般2—3次/周,重点区域集中在实验用猪经过的道路、排污系统、尸体暂存间等病毒细菌易于集中的区域,轮换选用不同性质的消毒剂;管理用房、办公室、活动场所等区域定期使用低刺激性消毒剂进行消毒;场内人员物资通道和猪群转移过道分离,配备装猪台,且便于冲洗消毒;生产区内不得随意丢弃病死猪尸体、脏器及附属物,无害化处理池设置封盖,每次使用完必须进行消毒灭蝇等工作。 猪只流动包括:生产区内妊娠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公猪舍、隔离舍、出猪台、冷库等各个功能舍在转舍过程中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原则,同时转出后即时清洗和消毒;猪舍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带猪消毒,降低环境中的病毒细菌载量;非必要不进行调运或引入种猪,若确需引入,引入前采样检测,至少8周隔离观察,结束后采样复检,合格后再引入等。 车辆流动包括:猪场内车辆标识明显,不交叉混用;场内车辆确需外出的,入场时要清洗沥干消毒后方可进场;场外车辆不得进入猪场内;生产区内车辆每次使用后,车辆及行驶道路即时消毒等。 人员流动包括:执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内外围及同区域人员交叉串岗;场内所有人员培养形成消毒意识;场内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洗澡更换工作服和靴子,工作结束返回生活区前人员洗澡消毒,衣服靴子清洗消毒放回指定位置,跨区域作业时,执行单向流动原则同时进行再次消毒;外来人员非必要禁止进入场区内,必须进入时,需确认近一周内未到过高风险场所,同时进行3天2晚的隔离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等。 物资进出包括:生产物资生活物资采购点首选远离生猪产品、猪肉制品销售点的固定厂家;入场前严格消毒外包装并采样检测,入库后熏蒸或臭氧消毒后再使用;人员的非必须随身物品禁止带入;厨房外移等。 饲料进场包括:禁止泔水饲喂猪只;饲料首选符合产业化标准的大品牌,定期抽样检测;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饲料入库后熏蒸或臭氧消毒后再使用,使用料塔料线输送饲料的,关注料塔进口,定期采样检测等。 消灭苍蝇蚊子等虫媒,灭鼠,清除鸟类、野猫、野狗等其他动物,是猪场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常规操作。如果猪场地理位置偏僻,周围存在野猪,还应严防野猪靠近。 饮水监测,有研究表明猪场内通过水源感染非洲猪瘟风险高于饲料和人员等的接触,因此在猪场实际生产中,要实时监测水环境,避免其对猪场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要考虑安全性高和可持续性的水消毒方法。 实验用猪猪场因场制宜,建立并执行生物安全体系巡查清单,临床巡栏﹢实验室监测制度、重大疫情上报制度、生物安全制定-执行-审查-处理制度。 |
上一篇:伊金霍洛旗创新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