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战略 > 文章

我国实验用猪的健康管理与应用前景

时间:2024-06-18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张磊 甘源 袁厅 邵国青 - 小 + 大

猪在生理生化指标、解剖结构、系统功能、营养代谢以及疾病发生和发展等方面与人类机体相对应的系统和功能相类似。目前人医和动物医学领域各项研究中,越来越多研究者首选使用猪进行科学试验。本文将着重讨论我国当下实验用猪猪群的健康管理,包括实验用猪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生产管理、疫病监测机制、药物保健等,以提升实验用猪在饲养繁育和管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等级与健康管理水平,减少其在实验过程中对科学实验造成的干扰。

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学科。在各类实验动物中,猪因其在生理、生化指标上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国内及国际上使用猪作为实验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保证实验用猪等中大型实验动物的健康、优质,必须在远离城市的郊区设置专门的培育饲养场,因此,实验用猪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好其饲养过程中的各项健康管理指标。

实验用猪的概念

实验用猪是指零日龄新生仔猪经人工饲喂而成,专门培育供实验用,本身不带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遗传背景清晰或来源明确的猪只,主要用来进行科研、教学、医疗、鉴定、生产、诊断生物制品制造等科学实验。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将实验用猪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包括悉生)级。其中,无特定病原体级的实验用猪又称为SPF猪,最初是由美国Yong博士在1951年提出和创立。对妊娠末期的健康母猪通过子宫切除或子宫切开手术获取仔猪,在无菌环境人工饲喂,3周后转入环境适应间饲养4—6周,然后转入严格卫生管理的猪场育成,这样育成的猪称为初级SPF猪。育出的初级SPF猪筛选符合育种指标的后备种猪,互相交配后自然分娩产生的后代,以及由其选定的后代种猪继续进行繁殖育种培育出的后代,统称为二级SPF猪,即为可以进行推广使用的实验用猪,使用初代SPF猪培育是实验用猪扩群的重要措施。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要求动物实验结果精准可靠,重复性好并具有可比性,这就要求选用实验动物对象是猪时首选标准化的实验用猪。

实验用猪猪群的健康管理

猪群良好的管理措施包含健康和安全两方面,猪场内执行积极主动的健康与安全理念和措施,可以帮助猪群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同时帮助场主降低生产成本。

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对实验用猪猪群的健康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由于商品猪场总体养殖水平与技术门槛的提高,也将对我国实验用猪的健康管理与健康标准的提升带来新的机遇。

实验用猪猪群生产繁育管理

“后非瘟时代”,在满足母猪存栏目标的情况下,健康管理与成本管理成为猪场长久生存的关键,降本增效是当下追逐的热点。在育种体系构建中,实验用猪猪群采用封闭群的管理模式,内部匹配繁育体系,按照保种、繁育和生产使用功能分类,核心群主要为品种选育,扩繁群主要为扩大繁育,生产群主要是供给实验用猪仔猪群。

在实验用猪核心群中,筛选优秀个体是育种的常用重要手段,在初代SPF猪中通过进行亲缘关系分析,逐头选定生产性能优良的组合种猪,并对其建立一猪一卡的保健卡制度,以此了解核心群种猪的特点及所产仔猪的特点。猪群中尤其是关注种公猪的筛选,建议按照公猪建立家系,采用家系间杂合交配,延缓近交衰退现象在实验用猪猪群中过早出现,制约种猪群近交系数的增长。这样在保证猪群遗传品系稳定的同时,也降低了外部引种的生物安全风险。

实验用猪猪群采用流程化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全进全出制,工作可视化、细节化。目前国内实验用猪严格按照《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10)》的规定进行商业化生产运营模式并未形成,实际饲养繁育过程中只要保证实验用猪猪场与普通猪群隔离5公里以上,饲养环境保持无传染病源,科学合理的安排饲养密度,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控制猪场舍内温湿度、光线和通风等条件,保证猪只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批次化管理中每批次转群后的猪舍必须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干净,后用2%—3%烧碱冲洗,充分干燥后,方可进行下一批猪群转入。

上一篇:伊金霍洛旗创新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

下一篇:饲料添加中药抗病促生长与替抗应用研究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