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杨佳臻,陈翔宇 - 小 + 大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广泛出血性猪烈性传染病。在不同情况下,猪感染ASFV的临床表现从超急性到隐性。1921年,montgomery首次报道了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在肯尼亚发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全世界均无疫苗防控,只能依靠生物安全、监测、扑杀。1957年ASF第一次在葡萄牙发现,导致100%的死亡率。此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均有发生,除意大利撒丁岛外,上述欧洲国家均设法根除了ASF。在2007年12月ASF传入了俄罗斯联邦,在2009年到2010年期间,ASF停留在俄罗斯的南部地区,形成了第一个疾病流行区。2011年,ASFV进一步扩散到了北部地区形成第二个疾病流行区。通过欧洲的流行情况来看,该病的传播速度并不快并可以净化。 2018年8月3日我国首次公布辽宁省沈阳市一养殖户发生ASF疫情,ASF对我国养猪业的伤害超出想象,ASF在我国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科学认知ASF对防控及根除该病非常重要。 1、我国非洲猪瘟流行情况 1.1 非洲猪瘟防控的“战争性质”属于长期的持久战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生猪养殖数量大,养殖技术和装备水平等参差不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清除病毒。另一方面,ASF常态化,并且表现为多种毒株并存,目前国内ASFV流行毒株既有强毒株、又有弱毒株;流行毒株基因型复杂,既有基因2型毒株、又有基因1型毒株,甚至还有基因1型和2型的重组毒株。这样复杂的基因型分布,使得ASF的清除难度更大。 1.2 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性 ASFV是一种能够导致猪多器官损伤和高死亡率的病原,对网状内皮系统和免疫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并导致免疫抑制,使其在感染ASFV后容易继发多病原感染。由于ASFV的特性决定了养猪人不能幻想“与非共舞”以及带毒生产。 1.3 非洲猪瘟将长期存在,短时间内有效的疫苗难以出现目前尚无有效的商品化疫苗,当前无论是西班牙还是越南生产销售的疫苗的应用效果都很不理想。疫苗研发成功主要表现为有效性和安全性。基因缺失活疫苗在防控ASF方面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但其安全性不足,在小猪和育肥猪上有一定效果,但会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疫苗虽然不存在生物安全隐患的问题,但由于ASFV结构复杂、免疫机理尚未明晰,这些疫苗的有效性很难达到很高的水平。 1.4 非洲猪瘟的临床变化 目前有些发病场ASF临床表现为症状不明显,病猪表现低烧或体温正常,食欲减少或废绝。肌注抗生素,临床症状会减轻,采食有所改善。部分发病猪表现为咳嗽,喘气。个别发病猪表现为关节肿大,跛行。极少数发病猪在臀部、耳朵等部位出现皮肤发绀发紫。这种病猪在实验室检测,取唾液、鼻拭子、血液、肛拭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有时是阴性,抗体检测阳性。但患病猪大部分转归为死亡,死后采样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很大,可能导致母猪发情不正常,返情比例高。有的母猪检测阴性,但流产的胎儿或产死胎、木乃伊胎儿可检测出阳性。个别严重的,可导致整批仔猪全部发病死亡。 1.5 低等毒力株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低等毒力株可能会成为ASF常态化时代,养猪业中最常见且最主要的疾病问题。面对低等毒力株的预防,加强内部生产管理、阻断内部交叉污染尤为重要。 2、2024年主要猪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ASF是高度接触性传播的猪烈性传染病,ASFV在家猪中经口或鼻腔传播,或蜱虫叮咬以及皮肤黏膜伤口传播。猪通过直接接触病猪或污染病猪的粪便、血液、尿液、唾液等排泄物或分泌物的饲料、饮水、设备、用具、衣物、鞋、运输工具等媒介传播。此外,公母猪的交配以及母体的垂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已经证实感染ASFV的康复猪和带毒猪在ASF防控净化中是主要考虑的问题。对带毒猪的血清学调查是西班牙成功消灭ASF的一个主要方面。在感染ASFV 4 d后血清中能检测到IgM,6~8 d后可测到IgG。 |
上一篇:牛群三大慢性病的综合防治与净化
下一篇:猪伪狂犬病净化策略与应用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