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一种鸡毒支原体净化方案的建立

时间:2022-11-30    点击: 次    来源:家禽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鸡毒支原体(MG)引发的鸡毒支原体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也曾被称为鸡慢性呼吸道病(CRD)。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在冬季、春初多发,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噜、流鼻涕、甩鼻、面部肿胀、气管炎和气囊炎等呼吸道症状,剖检可见鼻腔卡他性渗出,气囊炎是其明显症状。鸡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支原体感染力增强,但雏鸡感染后症状表现的比成年鸡明显。产蛋期鸡群长时间感染后可引起产蛋率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等临床症状。单独鸡毒支原体感染,发病时间长,死亡率不高,仅出现轻型症状,如鼻腔轻微炎症、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但并发感染对鸡毒支原体影响很大,常因接种新城疫疫苗或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使呈隐性感染的鸡毒支原体暴发,导致机体表现出呼吸道黏膜出血,气囊、气管以及支气管出现干酪样渗出物,严重的会造成输卵管炎症,从而死亡率较高。

1 流行现状

鸡毒支原体主要引起禽类呼吸系统的病变,易感动物主要有鸡和火鸡,其中4~8周龄的鸡和5~16周龄的火鸡更为敏感,成年鸡通常呈隐性感染。鸡毒支原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为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即病原通过飞沫、羽毛、排泄物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笼具等接触性途径进行传播;垂直传播则主要通过阳性母鸡(阳性公鸡精液授精)经种蛋传给下一代。这样就造成鸡毒支原体在鸡群间相互传播,各代次间代代传播,故鸡群一旦感染后不易根除。1943年首次在被感染的病鸡中分离到鸡毒支原体,继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进行传播,目前很多国家都已经有感染鸡毒支原体病例的报道。中国国内首次分离到MG是在1976年,并在1984年之后造成了全国性传播。

目前,鸡毒支原体在我国鸡场中普遍存在,感染率很高、传播的范围也比较广,同时净化的难度较大。鸡毒支原体的流行传播造成全球养禽业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部分地区鸡群的鸡毒支原体感染率为50%~80%,而且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例如,青海省MG感染阳性率为51.08%,福建省MG感染阳性率达到47.22%,广东省MG平均感染阳性率为45%,上海地区蛋鸡场MG抗体平均阳性率也达到97.8%[1]。随着家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养殖设备设施自动化、科技化、养殖规模扩大化的不断推进,各养殖企业的鸡群单位面积内的饲养密度不断提高,鸡毒支原体引起雏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还会影响商品代的成活率、料肉比以及种鸡的成活率、产蛋量、孵化性能等,对家禽业的发展危害更加突出。

目前针对鸡毒支原体的防控体系主要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家禽养殖行业中的高代次种鸡公司来说,如何完成MG的净化工作、形成并维持阴性鸡群是他们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家禽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鸡毒支原体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鸡毒支原体的净化工作对于禽业公司来说愈发重要与迫切。

2 鸡毒支原体的净化工作

因为鸡毒支原体病的传播特性,感染鸡群后会代代传播、不易根除。对于高代次鸡群,如纯系、曾祖代、祖代鸡群来说,MG的感染意味着数以千万计的商品代雏鸡可能存在MG污染。但是因为高代次种鸡的特殊性,完全进行淘汰意味着种源与经济的高额损失,所以对污染鸡群的净化工作是现在家禽种业公司面临的重大课题。MG的净化工作可以从种蛋处理、孵化阶段处理、育雏育成期阶段筛选、建立全程生物安全体系进行,从而获得全阴性鸡群。

2.1 种蛋的处理

2.1.1 种蛋熏蒸消毒

种蛋生产场区执行严格熏蒸程序(3倍量熏蒸:42 m L甲醛+21 g高锰酸钾,时间30 min)。

2.1.2 种蛋高温处理

指将熏蒸好的种蛋使用孵化器进行高温处理,蛋内温度46℃,30 min。

高温处理前准备工作:首先,校准孵化器温湿度探头,然后将蛋盘一一进行百毒杀浸泡消毒,孵化机、蛋车以及孵化间进行彻底冲刷,包括机器顶部、机器左右机器板都擦拭干净,清水冲刷结束后用百毒杀或者立洁进行冲刷消毒,冲刷结束后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空机3倍量,带蛋1倍量。空机消毒,高:福=360 g:720 m L;带蛋消毒,高:福=126 g:252 m L。

上一篇:非瘟常态下猪蓝耳病控制和净化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中国非瘟防控之新论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