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7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发展网 作者:程 晖 - 小 + 大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4.18元/公斤,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为2.90元/公斤,猪粮比价为4.89,猪粮比价连续九周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猪粮比价是如何计算的?为什么要监测猪粮比?此轮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范和应对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农产品处处长王双正。 本报记者:为什么要测算和发布猪粮比价这个指标呢? 王双正:当前,猪肉价格已成为政府密切关注、业内普遍关切、老百姓十分关心的热点话题。猪粮比价是指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之比,即“猪粮比价=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生猪出场价格和玉米批发价格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每周监测、汇总、计算得出。 为了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广大养殖户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早在2009年1月9日就发布实施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此后,有关部门考虑生猪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形势变化,对生猪预警指标、预警区间、预警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几次修订完善,先后制修订和出台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等。按照2021年发布的猪肉储备预案要求,从猪粮比价这个预警指标变化来看,当猪粮比价分别低于5处于5低于6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一级、二级和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分别高于121、连续两周处于101~121、高于91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上涨一级、二级和三级预警。 本报记者:除了猪粮比价之外,生猪市场调控还有其他预警指标吗? 王双正:判断未来生猪生产和市场形势,猪粮比价是非常重要的预警指标。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参考指标,比如,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包括月度同比和月度环比)、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市精瘦肉日均零售价格等,这些指标分别从生猪养殖源头环节和猪肉销售终端环节反映市场形势变化,各个指标之间彼此联系、相互验证,有利于为政府决策和调控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支撑。 本报记者:怎样根据猪粮比价判断生猪养殖盈亏呢? 王双正:实际上,根据猪粮比价判断生猪养殖盈亏的平衡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我国生猪生产和市场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加之饲料粮价格也在持续变化,猪粮比价关系及其盈亏平衡点发生了新变化,需要对预警区间、盈亏平衡点进行重新调整和合理设置。在2012年、2015年、2021年预案中,不断调整和优化全国生猪生产合理的猪粮比价设置,即从61调整为5.51~5.81,再到约71,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动态过程,使之更加贴近生猪生产实际情况和反映市场客观变化。 本报记者:这轮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双正: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到3月下旬以后逐步回升,但生猪价格水平仍偏低,4月第四周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5.22元/公斤,比年初下跌10.26%,比上年同期下跌37.31%,比2018年以来最高点下跌61.76%。相应地,全国猪粮比价从2月下旬以来已连续九周跌破51,4月第四周恢复至51以上(5.251),但仍比年初下跌14.50%,比上年同期下跌37.72%,比2018年以来最高点下跌73.88%。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生猪产能出现阶段性过剩。截至2021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0.5%,比非洲猪瘟发生前的2017年增长1.7%。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生猪出栏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6%、8.2%。另一方面,猪肉季节性消费需求下降。元旦春节期间是猪肉消费旺盛阶段,春节过后节日因素影响在减弱,加之随着天气转热,猪肉消费呈明显下降趋势。 |
下一篇:猪企资金链管理形势仍然严峻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