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9 点击: 次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江西宁都县生猪养殖大户曾南保坦言,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7成以上,如果养殖成本一路上行将继续挤压养殖户利润空间,影响养殖积极性。 ——生猪生产和供给充足,阶段性过剩较为明显。业内专家表示,自2021年上半年开始,我国生猪供给量持续大幅回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上半年生猪出栏同比增长34%,定点监测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30%,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9%,达到4.39亿头。 这部分产能的消化仍需要时间。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3.6%,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8.2%。截至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68.2万头,环比下降0.51%,依旧高于4100万头标准保有量,产能阶段性过剩。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底全国生猪存栏4.49亿头,同比增长10.5%。这些存栏生猪会在之后的6个月,也就是今年的1月份到6月份,陆续出栏上市。由此推算,今年上半年猪肉市场供给仍将处于高位。 ——饮食结构逐步改变,疫情下生猪消费相对低迷。采访中,部分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餐饮选择更加多元,猪肉在居民饮食结构中占比被其他肉类所稀释,加上每年上半年属于传统消费淡季,结合经济形势低迷、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等综合因素,生猪消费需求相对疲软。 江西高安市养猪行业商会会长罗玉根介绍,高安市正常年份每天生猪屠宰量在600头左右,今年春节前夕达到了每天1000头,而如今维持在每天200头左右,生猪消费量呈现减少的趋势。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鄢美玲等专家认为,近期疫情反复也将一定程度抑制猪肉消费。 提升行业“硬实力”谨防生猪产能“硬着陆”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认为,2022年,更重要的就是稳固前期复产效果,同时防止因阶段性过剩导致的生产和价格波动。 3月22日,农业农村部在京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分析当前生猪生产形势,研究稳定生猪生产措施。业内人士认为,低售价、高成本的持续挤压下,养殖户可能加快去产能脚步,导致生猪产能短期快速下滑,易造成“硬着陆”,影响生猪基础产能,不利于后续市场平稳有序供给。基层呼吁从加强预警、稳定政策、做好防疫等方面着手,促进生猪行业转型发展。 业内人士也提出,对于规模养殖户数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等产能信息,既要持续跟踪监测,也要加强信息透明度,及时公开,避免养殖户产生恐慌清栏、囤栏待价等心理,导致进一步加剧产销供求矛盾,致使生猪市场抗风险能力系数减小。有关部门宜通过客观及时的信息发布,引导生猪养殖户在市场供应宽松的时期顺势出栏,从而达到有效调减生猪产能的目的。 付镜生等基层养殖户表示,生猪供需形势以及“猪周期”的波动是难以避免的,但也应通过保持支持政策的长效性,稳定基本产能,防止生猪生产大起大落。尤其要保持土地、环保、贷款等支持政策的长效稳定,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防止行业基础生产能力受到损害。 部分基层畜牧部门干部认为,当前正值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养殖户而言,既是风险,却也蕴藏着“破茧成蝶”的机遇。尤其要加强检疫、调运、屠宰等环节监管,常态化推进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着重提升养殖户自身防疫“硬实力”。 |
上一篇:2022年生猪产业预测及技术指导
下一篇:多家猪企倒闭退出的背后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