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哈兽研解析非洲猪瘟病毒编码蛋白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新机制

时间:2022-04-18    点击: 次    来源:哈兽研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在解析非洲猪瘟病毒(ASF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A137R Protei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nhibits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via the Autophagy-Mediated Lysosomal Degradation of TBK1”为题,2022年4月12日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该研究阐明了ASFV编码的A137R蛋白拮抗I型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制。

非洲猪瘟(ASF)作为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动物疫病,亟需安全、有效的商品化疫苗ASF减毒活疫苗被认为是短期内最有希望的疫苗。文献报道,缺失A137R基因的ASFV格鲁吉亚株(ASFV-G-DA137R)感染猪只后,体内致病性降低且能对同源强毒株的攻击提供完全保护,表明A137R是ASFV的一个毒力相关基因,ASFV-G-DA137R也是潜在的ASF疫苗候选株。然而,A137R蛋白调控ASFV致病性的分子机制未知。

本研究以我国流行的基因Ⅱ型ASFV HLJ/18株(ASFV-WT)为骨架,构建了缺失 A137R 基因的重组ASFV(ASFV-DA137R);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相较于ASFV-WT,ASFV-DA137R感染的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诱导更高水平的I型干扰素产生;机制研究表明,A137R蛋白与TBK1存在相互作用,并介导TBK1经由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进而抑制IRF3的核移位,最终降低I型干扰素的表达。本研究证实A137R蛋白具有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功能,为解析A137R蛋白调控ASFV毒力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20A2060)、面上项目(32072866、32072855和32072854)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Q2020C025和JQ2020C002)的资助。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孙茂文、助理研究员于少雄和硕士研究生葛海亮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仇华吉研究员、李连峰副研究员、李素副研究员和孙元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上一篇:中国防控非洲猪瘟的科学实践

下一篇:猪场内“低烈度”非洲猪瘟病毒的应对之策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