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10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疫 作者:刘静,刘飞,蒋正军等 - 小 + 大
2.1 屏障体系 从物理屏障、生物安全措施屏障和意识屏障 3个方面构建有效的无 ASF 小区屏障体系。 2.1.1 物理屏障 物理屏障是无 ASF 小区建设必不可少的隔离措施,设置实体围墙、铁网、栅栏等物理隔离设施是常用做法,实体围墙是首选。构建完整的物理屏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无 ASF 小区各生产单元外部应设置围墙、防疫沟等物理性屏障,与外界形成有效隔离,成为相对独立的区域;二是各生产单元内部,包括生产区(养殖区)与生活区、污区与净区应规划合理,必要时进行物理隔离;三是当养殖场周边存在其他易感动物(含野生动物),具有较高的 ASF 传播风险时,应当沿养殖场物理屏障向外设立半径 3 km 的缓冲区。 2.1.2 生物安全措施屏障 生物安全措施屏障是基于生物安全管理理念细化的生物安全措施,常用措施包括隔离、清洗和消毒等。在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和维持过程中,生物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调整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展开,覆盖各生产单元的生物安全管理、ASF综合防控、监测、人员进出、车辆控制、物资进出、无害化处理、外引动物、易感动物及产品追溯等环节,并制定具体的标准操作程序,有序实施。在标准操作监督过程中,无 ASF 小区的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应履行监督职责,对各个环节的生物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各项生物安全措施科学、有效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2.1.3 生物安全意识屏障 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是建立意识屏障的有效途径。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应按照实际需求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计划,组织能力考核,建立培训档案。对刚入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入职前培训,对已入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逐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等,并通过组织能力考核等方式,确保生物安全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保证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顺利完成和有效维持。 2.2 风险评估与生物安全计划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持续维持,需全程遵循风险管理和关键点控制的原则。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应结合企业实际及周边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风险评估方案,明确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主要程序和内容。风险评估内容要涵盖无 ASF 小区的所有组成单元和环节,对周边环境、选址布局、设施设备、防疫管理、人员管理、投入品管理、运输管理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开展客观分析,明确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设计标准操作程序和实施操作细则,完成生物安全计划。为保证风险评估结果的时效性,无 ASF 小区每年至少开展 1 次风险评估工作,若毗邻地区或缓冲区发生疫病流行,则应增加风险评估次数。 2.3 生物安全手册 制定生物安全计划之后,建设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指导各生产单元的工作人员有效实施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应涵盖养殖场、屠宰场、饲料厂、洗消中心、无害化处理厂等所有组成单元的生物安全管理,内容至少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屏障体系建设、生物安全计划、应急反应和疫情报告制度、人员管理和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车辆管理和运输控制及记录档案制度等。生产单元员工应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的要求,按标准操作流程有效完成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把控好每一个环节,最大程度地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2.4 疫情报告和应急反应 为应对紧急情况,无 ASF 小区应具有一定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储备。一是应制定应急反应和疫情报告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控制体系,确定职责分工、疫情报告和控制程序;二是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并对库内产品进行登记并及时更新,保证应急物资充足、可用;三是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内容至少包括疫情监测、预警、确认与报告程序以及不同疫情级别的应急控制措施、善后处理等,确保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2.5 监测 科学的监测工作是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维持的关键环节,无 ASF 小区监测包括企业监测和官方监测(兽医机构)两部分。一方面无 ASF 小区应当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科学制定监测方案(计划),明确监测范围、监测方式、抽样方法、采样要求、监测频率、检测方法、记录管理等,承担监测的官方实验室应当具备 ASF 检测资质,可以是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兽医实验室,也可以是官方兽医部门指定的第三方实验室。另一方面,ASF监测应必须符合国家防控政策的相关要求,覆盖养殖、饲料、屠宰、洗消、无害化处理等所有环节,对猪只、车辆、环境、物资等科学采样和检测,有序开展 ASF 监测工作。 |
下一篇: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十问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