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5 点击: 次 来源:李曼养猪大会 作者:尚义青、舒全登 - 小 + 大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主要的工业化养猪国家,都把区域管控作为控制、净化非洲猪瘟的主要路径:一旦发现猪只感染,立即划定感染区、监控区、无疫区,因区施策,分类管控,逐步净化。 中国养猪业成功预防非洲猪瘟的实践,给区域管控提供了改进的新机遇。 在感染区,可以精准清除,不必大量淘汰和扑杀;在监控区,可以使用采样新技术,定向监测,减少大规模限运;减少淘汰头数,可以通过工业化集中屠宰、高温熟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全面检测的定向采样,可以不用信号猪,缩短空置时间,尽快建群;强化的政企合作机制,可以在降低补贴的同时,加速更大区域的净化进程。 大区域净化非洲猪瘟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 二、博维特公司创始人曲向阳博士主持的猪场场长论坛共识:防非拔牙仍是目前的第一要务 每年李曼大会上的猪场场长论坛以其内容贴近生产而场场爆满。今年论坛透露的信息显示,防非拔牙目前仍是猪场的第一要务,而批次化生产有助于防控非瘟及其他疾病,其中猪流感需引起更多的重视,包括其对人的健康威胁。 专职从事猪场兽医服务的博维特公司创始人曲向阳博士指出,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正日益多元化,对其的防控需要生物安全体系、监控体系与紧急处置体系的全方位配合。而早发现是防止病毒在场内扩散与紧急处置成功的最关键性要素之一,同时考虑到内部生物安全因素,对疑似非瘟案例已禁止进行剖检,需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 在临床监控方面,曲向阳称,因非瘟发病率低,临床症状相对明显,90%以上的确诊案例都是依靠临床症状发现的。其中临床巡视及紧急汇报制度尤为重要,应做到“每日必报,动猪必检、死猪必检、例行抽检”。 在实验室监测方面,其认为荧光定量PCR是监测非瘟病毒最敏感和首选的检测方法。但除了PCR检测,血清学检测同样重要,尤其是在疫苗毒与目前的变异毒株的筛查上。此外,抗体检测容易出现假阳性,需要多次使用不同品牌试剂盒进行复核。 当监测到异常后该如何进行早期处置?曲向阳强调,场长为现场疫情处理的第一责任人,但一个猪场疫情的发生,并非猪场层面就能够处理解决,需要协调整个公司的资源进行协助。 “疫苗可期不可待,拔牙仍是目前唯一有效选择。”曲向阳称。对此,有着丰富中小猪场升级改造经验的立华股份养猪产业负责人王海峰博士深表认同。 王海峰结合立华租赁猪场的场内硬件条件优化介绍了传统式规模场非瘟防控与降本增效的实践与关键技术。他介绍到,延长卖猪台可减少中转过程的损耗和人工成本;同时,实践证明仓库管理和买拿送物资由一个人操作是可行的,高固定+低浮动的薪酬是关键;此外,公猪气味剂配合背夹、踩背及灯光刺激,可使最好的猪场达到公猪查情90%的效果。 “降本增效的前提是不发生非瘟或损失最小,防非拔牙仍是第一要务。”王海峰表示,强烈建议传统式200-1500头母猪场做3、4、5周批生产,因批次化下的全进全出利于蓝耳等疾病的防控,同时集中卖猪和相对集中采购,减少了人员和物料的进场频次,人员休假也更方便。 环山集团养猪事业部副总经理刘纪玉亦在猪场批次化生产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他重点回顾了公司的四周批生产案例,总结出要提高批次化生产效率,需充分利用后备猪,从而减少非生产天数、减少饲料消耗。同时为了降低工作量,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对配怀车间的查情配种方案作了调整:查情由每天两次改为每天一次;配种也由上午和下午配种改为每天只在下午配种。 此外,精液也可由自有公猪舍供应改为独立公猪站供应。刘纪玉介绍的增效方式还包括了精液使用数量的监控、B超查空怀-孕检时间,以及饲喂的批次化管理。 对于其他的疾病,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刘金华教授指出,需对猪流感有所再认识,目前G4基因型的H1N1猪流感病毒已在我国猪群中广泛流行,且病毒的特性发生了改变,致病性呈现增强趋势,对养猪业的生产危害在加大。除了强化生物安全,过去一直反对猪流感疫苗免疫的刘金华也认为免疫将是防控的重要举措。 他还强调,应重视猪流感病毒对人的健康威胁,由此需加强猪场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教育,要在更换工作服、佩戴防护口罩和手套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当养殖人员出现流感症状时,也要避免与猪群接触,同时做好养殖人员的流感疫苗免疫。 在此次论坛的开端,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JohnDeen教授介绍了生物安全的回归模型,以为母猪和育肥猪制定具有成本效益的管理策略。 |
下一篇:2021年秋冬季口蹄疫防控策略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