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13 点击: 次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周慧,常倩 - 小 + 大
“粮猪安天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 当前生猪产能恢复势头良好,但猪肉价格发生了比较显著的波动,给生猪产业和市场消费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打破“猪周期”,保障生猪产业平稳发展,一直是业界关注的核心问题。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农经观察”第二十二期,围绕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判、推动产业平稳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讨。 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判 生猪产能恢复进度超预期,提前半年完成任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生猪存栏达到43911万头,相当于2017年末的99.4%,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564万头,相当于2017年末的102.1%,提前半年完成产能恢复的任务。这一轮产能下滑降幅深,恢复难度大,但是产能恢复快。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将经验总结为三条:一是“肩上有责”,首先确定省级政府负总责,任务层层分解到市、县、乡;二是“手中有招”,中央共出台了19条政策,从环评、土地、禁养区划定等方面提供保障;三是“心里有数”,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从2008年开始,采集覆盖全国18.1万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月度数据,及时准确监测产业形势。 “猪不多但肉多”,猪价下跌程度超预期。农业农村部500个集贸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月第4周,全国活猪和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3.76元和24.60元,连续16周和22周下跌,较今年1月第3周分别下跌61.8%和54.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认为,这一波猪价快速下跌的原因,一是产能恢复确保市场供应;二是受今年春节前后疫情影响,行业集中压栏使得生猪出栏活重明显偏高,猪肉总产量相当于2017年同期水平95%以上;三是猪肉消费恢复不及预期,3-6月份是猪肉消费淡季,今年5、6月份总体消费量与2017年同期相比约为80%多;四是猪价下跌、养殖成本增加挤占盈利空间,进入6月生猪养殖已陷入全面亏损。 随着生猪出栏活重下降,这种短期市场扭曲将会被修复,预计三季度猪肉季节性消费增加叠加春节前后疫情对仔猪成活率的影响,有望拉动猪价反弹,但目前市场上积压的进口冻肉投放市场,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猪价上涨。 猪肉进口市场逐渐多元化,进口爆仓待关注。2019年之前我国猪肉进口量不到国内猪肉产量的4%,2020年受我国生猪产能下降的影响,猪肉进口量达到国内猪肉产量的10.7%。 2021年猪肉进口进一步增加,且进口冻肉积压严重,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1-5月进口猪肉19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3.6%,王祖力预计,目前进口冻肉积压达到200万吨,占到全国猪肉月消费量的50%。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指出,猪肉过量进口不仅会冲击国内生猪养殖产业,给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和农户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还会间接影响行业上下游。 生猪产能价格大起大落不利于产业平稳发展。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认为,这种产能与价格的大起大落主要是环保、土地等政策不稳定性等因素导致的,供求关系偏离了真实水平。农民日报社三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久栋认为,目前“猪周期”在43个月左右,与朱增勇提到的四年左右的“猪周期”基本吻合。 另外,生猪价格问题不仅仅来源于供求关系,还受货币、汇率、全球经济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肖海峰指出,与其他畜种相比,生猪市场的波动呈现出周期短、波动幅度大的特点,受消费结构、收入水平的影响,猪肉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而供给价格弹性较高。 非洲猪瘟的定时炸弹还未消除。原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指出,非洲猪瘟防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是很顽固的一种重大的动物疫病,仍需警惕。 牧原集团战略部首席分析师褚洪恩指出,目前包括非洲猪瘟在内的疫病主要传播途径是车辆,政府部门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厂处理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发挥社会力量进行防控。 |
上一篇:战伟:养猪思维模型演化规律分析
下一篇:广州花都全力推进生猪全产业链发展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