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06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业 作者:胡建红 张津 贺艳芬 - 小 + 大
二、西安市生猪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西安市生猪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具有明显的优势特点,但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相比,仍显滞后、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后非洲猪瘟时代,一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薄弱环节和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1.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产业要发展,良种需先行,良种猪在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调研发现,西安市在良种繁育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引进品种出现退化。一些猪场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多年不引进种猪,导致品种退化。二是缺乏核心生猪育种场,没有原种猪场和专业的二元母猪繁育场,导致一些中小规模猪场自己生产二元母猪,生产水平明显降低。三是能繁母猪总体存栏较小,甚至有些小场以三元猪作后备母猪,是生猪生产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生猪养殖总体规模小。近年来,受土地、环保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散户正加速退出,虽然规模养殖比重提高,但总体养殖规模较小,全市生猪年出栏量仅达到国家一个生猪大县标准(年出栏60万~80万头)。生猪养殖总体规模偏小,严重制约生猪产业乃至整个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西安市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3.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化水平不高。目前,全市生猪规模较大的生猪企业有清凉山养猪场、利农猪场、石羊集团养猪场等,也有设备、布局、技术较好中小猪场,但大都规模不够大、产业链条不完备,在全省有影响的龙头企业缺乏。虽然全市屠宰企业较多,但多为中小屠宰企业。饲料企业相对较多,但多限于饲料生产。因此,西安市生猪产业表现为龙头企业缺乏,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之间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没有很好的连接,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4.疫病防控相对薄弱。新时期,特别是非洲猪瘟发生以来,对生猪养殖来讲,降低疫病风险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多数企业已开始重视猪场生物安全,强化的消毒、封闭的管理已成为常态。但总体来说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严格规范的疫情诊断、上报、封锁等系列有效的措施,并且一些措施落实不到位;二是多数猪场过分依赖疫苗,对环境控制和猪只保健做的不到位;三是多数企业引种隔离设施欠缺,恐惧引种,甚至不引种;四是生猪规范调运把控不严,检疫有漏洞;五是生猪疫病监测不到位,预警机制不健全。 5.生猪养殖粪污处理需要加强。生猪养殖是畜禽养殖中粪污处理难度较大的畜种之一,西安市生猪养殖粪污处理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发力,目前所有规模场基本都建设有粪污处理设施,但设施的合理性和正常运行存在问题,特别是还存在生粪直接出厂、发酵时间不够、设施能力小、记录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急需加强和改进。另一方面,病死亡无害处理成为提升猪场环保水平的难点,一些企业没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采取随意掩埋的方式,对环保和猪场生物安全造成威胁。 三、西安市生猪产业发展趋势 1.生猪饲料安全健康化。随着我国饲料行业“禁抗”政策的实施,饲料中抗生素替代品和无抗营养技术的应用成为行业未来发展大趋势,新型生物饲料、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系列替抗产品和配套技术将成为研发与推广的热点,饲料企业将真正关注生猪的健康养殖,确保生产高吸收率、高抗病率以及高适口性饲料;近年来,由于社会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国家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生猪养殖企业也将根据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选择饲喂更安全的饲料。这些新举措将加速整个生猪产业向更健康、更安全方向发展。 2.生猪养殖高门槛化。非洲猪瘟疫情使得生猪养殖行业全面洗牌,小散户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限制,已逐步退出养殖市场。2019年至2020年,随着生猪出栏数量减少,猪肉价格持续增高,大资金逐渐流入我市养猪行业,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占比明显提高,行业整合现象明显。未来受饲养成本上涨、非洲猪瘟疫病常态化发展、市场供需波动变大、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行业将面临利润空间缩小、市场及疫病风险加剧、环保压力加大等挑战,行业优胜劣汰情况将进一步凸显,大资金、成规模、高标准、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企业将得以胜出,行业整体将进入高门槛发展阶段。 3.猪场防疫常态化。目前,西安市生猪养殖行业已普遍汲取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惨痛教训,更加重视养殖场区内外的生物安全防控。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非洲猪瘟疫情的疫苗药物,未来生猪养殖企业将继续以防为主,建立完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猪场生物安全防工作。生猪养殖业将从过度依赖药物、疫苗转向生物安全防控,着重从猪场选址、猪场设计、重点环节管控方面全面构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
上一篇:“阳光猪舍”助推乡村振兴
下一篇:精准抓“要害” 破解“猪周期”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