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熨平“猪周期”波动 促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时间:2021-08-2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我国是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大国,稳定生猪产能和猪肉价格意义重大。此次六部门联合发布《意见》十分必要,对从整体上提高生猪产业现代化水平、长远布局规模养殖,缓解“猪周期”波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猪粮安天下,猪肉价格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以来,随着生猪产能恢复,猪价陷入低谷,生猪产业再次陷入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这一经济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要缓解“猪周期”,稳定产能是要义。为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防止产能大幅波动,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涵盖了财政、金融政策及逆周期调整等行业关注的热点内容。

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

所谓“猪周期”,是指生猪生产和猪肉销售过程中的价格周期性波动,具体表现为: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养殖户亏损——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这种周期性大幅波动使养殖户和养猪企业“叫苦不迭”:赚一年、赔一年;价贱伤农、价高伤民,猪肉价格升高,消费者就可能“望猪兴叹”。

“猪肉的市场价格,主要受到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疫病、人口和消费结构、环保规制、贸易、规模化水平等因素,会影响‘猪周期’的波动幅度和周期时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说。

新世纪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了5次较大波动,尤其是最近一次,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减少,而且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恢复难度很大。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目前生猪生产已完全恢复,猪肉市场供应相对充裕,价格明显回落。

“与之前相比,本轮‘猪周期’出现了四个‘前所未有’。”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介绍说,一是产能降幅之深和价格涨幅之大前所未有。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央明确了由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的要求,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19项扶持政策,养殖用地、环评和信贷等政策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生产恢复之快前所未有。四是产业转型效果之好前所未有,一大批高水平的规模猪场快速崛起,一批中小养殖户改造提升步入规模养殖行列。

目前,生猪生产已完全恢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4564万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2.1%。上半年猪肉产量2715万吨,同比增长35.9%。7月份最后一周,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为每公斤25.93元,比本轮“猪周期”最高价低33.71元。

但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依然不牢固。随着近期猪肉价格回落较快,生猪养殖出现亏损,养殖场(户)发展生产积极性受挫。一些地方也反映,2019年出台的用地、环保和保险等政策深受养殖场(户)欢迎,但有收紧趋势。一些地方在政策上“急转弯”,可能会进一步放大市场不景气带来的影响,再次造成产能大幅下降,加上养殖成本上升和非洲猪瘟疫情的不确定性,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任务十分艰巨。

此次出台《意见》,就是要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构建稳产保供的长效机制,稳定和延续长效性支持政策,建立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防止产能大幅波动,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猪价下行周期,更需要生猪基础产能的适度干预,以反周期生产调控为主,辅以短期政府储备肉收储,降低生猪产能的周期性波动,防止生猪产能因为调减速度和幅度过大,出现猪价过快上涨的风险。”朱增勇说。

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

《意见》提出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这是一个新举措。

“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就是把住能繁母猪这个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将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变化率正负5%和10%作为调控基准,建立异常变化自动触发调控机制,重点是避免因能繁母猪存栏量过度下降埋下供应隐患。”杨振海分析说。

上一篇:规模化养猪企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完善生猪产能逆周期、跨周期调控机制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