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猪感染非瘟强毒和自然弱毒的排毒模式区别

时间:2021-06-09    点击: 次    来源:猪相关    作者:火星 - 小 + 大

今年年初的时候,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军事兽医研究所发表的关于发现自然弱毒的文章,揭示出了养猪行业所面对的愈加严峻的非瘟防控局面。即非洲猪瘟病毒在庞大猪群中的长期流行产生了多个变异毒株,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产生多个毒力低但是传染性更强的自然变异毒株——编码CD2v蛋白的基因位点变异产生的非红细胞吸附毒株(non-HAD ASFV )。

低毒力毒株由于临床症状更加隐蔽,发现难度大,并且传播能力更强,因此使得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在随后的我们关于该内容的挖掘中发现,非红细胞吸附类自然弱毒,虽然在我国是首次报道,但是在国外早已出现,并对此开展过相当多的研究。特别是由于这类病毒缺少红细胞吸附能力,且毒力更低,往往被作为后备疫苗进行研究。

本文介绍其中一个最出名的Lv17/WB/Riel。以下实验由西班牙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兽医学院开展,主要目的是对比猪感染非瘟强毒和自然弱毒的排毒模式区别。

一、研究的缘起

之前在家猪和野猪的的研究中显示,接种了非瘟Lv17/WB/Riel毒株的猪,在进行强毒攻毒时,可以实现92%的保护率。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类自然弱毒株作为疫苗有诸多安全性和效果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其固有的传染性,比如排毒、返强、与强毒重组等。这个西班牙团队尝试去研究这类自然弱毒株的排毒途径和模式。

二、排毒途径的选择

先前对高毒力毒株的研究表明,病毒在感染后,在2-6天的潜伏期后开始排毒。对于中、低毒力毒株,该时间段为1-7天,在某些情况下,低毒力毒株的排毒可以持续超过70天。在非瘟病毒所有可能传播途径中,口咽似乎是最常见的途径,但是直肠液体也涉及相当大的风险,因为受感染的猪可能患有出血性肠炎,从而导致它们通过粪便排出高度感染的血液。

此外,对于其他几种途径的研究,例如鼻腔、眼部和阴道途径,已证明病毒滴度始终较低。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该团队选择了血液、口腔液和粪便作为研究的排毒途径。

三、实验方法

总共29头野猪,分为两组,弱毒组和强毒组,弱毒组共12头猪,其中9头经口接种104 TCID50 的弱毒Lv17/WB/Riel,3头进行接触。强毒组17头,其中6头肌注10 HAD50 的强毒 Arm07,11头接触。

研究期内,对两组猪每天两次采血及使用棉签采口液样和直肠粪便样。对样品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

上一篇:仇华吉:防非流派与防控实践

下一篇:安徽省某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疫实践与启示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