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产品加工 > 文章

中国肉类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时间:2021-05-18    点击: 次    来源:光华博思特    作者:高观 - 小 + 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比2015年的8371万吨减少了732万吨,下降8.8%。
其中:猪肉产量4113万吨,比2015的5487万吨减少1374万吨,下降25%;牛肉产量672万吨,增加55万吨,增长8.9%;羊肉产量492万吨,增加51万吨,增长11.5%;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加535万吨,增长29.3%——牛羊禽肉共增产641万吨,只能弥补猪肉减产缺口的46.6%,还不到一半。
由于猪肉减产,造成牛羊禽肉占比明显上升。禽肉占比从2015年的22%升至2020年的31%;牛羊肉占比从13%升至15%;猪肉由65%降至54%,减少了11个百分点。
为了弥补供给不足,2020年肉类进口比2015年显著增加:猪肉进口439万吨,增加284万吨,增长1.8倍;牛肉进口212万吨,增加162万吨,增长3.3倍;羊肉进口36.5万吨,增加14.6万吨,增长66%;鸡产品进口153万吨,增加112万吨,增长2.7倍。国产肉与进口肉之比,由2015年的3.2%变为2020年的12.9%,上升近10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2019年相比,2020年猪牛羊肉价格涨幅分别接近50%、14%和9%,居民家庭人均畜肉类支出增长36.5%。畜肉类支出增幅低于价格涨幅,显示居民家庭畜肉购买量有所下降。
2020年禽产品价格走低,活家禽和禽蛋价格分别下降7%和14%,但居民家庭禽产品支出明显增长,人均禽肉类支出增长17%、人均蛋类支出增长10.5%。价格下降,支出增加,显示居民家庭禽产品购买量较2019年大幅增长。
“十三五”期间国牛羊禽肉增产641万吨,进口肉增加722万吨,未能完全弥补猪肉减产造成的缺口(1374-(641+722)=1374-1363=11万吨),但由于肉类出口从2015年的46.8万吨减至2020年的31万吨,减少了15.8吨,降幅约34%,所以我国肉类整体供给量由2015年的8593万吨(8371+268-46)增至2020年的8599万吨(7639+991-31),增加6万吨,增幅0.06%,保持基本平稳。
2021年国家在制定“十四五”规划乃至到2035年远景目标时强调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生态环保任重道远,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这些判断在肉类产业中完全能够得到验证。
未来五年到十五年,为了确保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对肉类产业来说,首先是解决生猪产能恢复问题,同时要积极发展牛羊禽产业。
造成肉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非瘟疫情传入中国。由于非瘟疫情杀伤力强,防控难度大,所以目前各地非瘟防控已转为持久战。“十四五”期间究竟能否稳住生猪生产,我们的创新能力究竟能否解决非瘟防控问题,补上猪肉减产这个短板,按照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说法,确实是影响全国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
过去,中国生猪生产和消费占全球一半左右。受非瘟疫情影响,2019年和2020年中国猪肉供求缺口很大,造成猪牛羊禽肉进口全面大幅增长,拉高了肉类价格的整体水平。
为了保供稳价,2020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禽肉和禽蛋实现基本自给。”
从产业发展情况看,由于禽业生产周期短,产业集中度高,市场调节快,我国禽肉2020年比上年增产5.5%,增量达122万吨,占当年肉类增加总量的92.4%,活家禽价格同比下降7%,成为补充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重要来源;
牛羊肉生产周期长,产业集中度低,市场调节慢,2020年增量只有10万吨,仅占当年肉类增加总量的7.6%;
猪肉比上年减产142万吨——这个缺口靠牛羊禽肉还补不上,造成肉类总产量减少10万吨。如果没有991万吨进口肉补充,同时减少出口,消费水平就会明显下降——肉类成为民生保障的一个明显的短板。
总的来说,未来五至十五年我国肉类产业主要是解决补短板、强弱项的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肉类总产量超过美国以来,作为世界肉类生产第一大国已经有30年了。2018年8月非瘟传入之后,我国肉类产业的变化证明,确实是存在“大而不强”的明显缺陷。
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的指引,要通过肉类产业现代化建设,提升肉类供应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确保肉类供应安全。

上一篇:中国大型肉牛屠宰企业路在何方?

下一篇:肉鸡深加工抢夺行业风口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