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非洲猪瘟病毒在野猪种群中持续存在的生态驱动

时间:2021-04-06    点击: 次    来源:牧科传媒    作者:刀客特赵 - 小 + 大

图4、来自直接传播的传播事件的比例

阴影线是来自每个模型后验分布的1000次模拟的95%预测区间。红色表示>50%的传输事件是基于尸体传播;蓝色表示>的50%是直接传播。不同的线条显示了不同景观的结果。注意,参数估计值随地形的不同而不同(表2)。透明阴影面板表示样本外预测。

图5、宿主密度和持久性机制的影响

颜色显示ASFV持续存在的概率,深红色代表高概率,黄色代表中度高概率,浅蓝色代表中度概率,深蓝色代表低概率。

βd:群体直接传输概率,βc:组间基于尸体的传输概率,ϕ:引入频率。组内传播概率固定为组间传播概率的10倍。模型估计的其他参数固定为生物学上的实际值:ρh= 0.015,ρc= 0.025,π= 1,θ= 2,λ= 1.5;其他参数如表1所示。每个图显示不同宿主密度的结果。黑色的平均值表示整个图的平均值,给出了景观对空间分布的整体影响。

4 讨论

东欧野猪中非洲猪瘟病毒的持续存在仍然对全球家猪种群构成重大威胁,因此也威胁着国际贸易和粮食安全。

利用野猪种群动态的先验知识,将机械性疾病动态模型拟合到时空疾病监测数据中,我们推断53%-66%的非洲猪瘟病毒传播事件是通过易感宿主与死亡尸体的接触而发生的。在尸体腐烂的后期,野猪也会继续与尸体接触,因此加强对尸体的监测和清除可能会大大减少传播。

上一篇:山东省首起野生天鹅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紧急调查及处置

下一篇:仇华吉:非洲猪瘟背景下的若干热点问题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