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马春全:猪场非洲猪瘟传播的阻断与清除

时间:2021-01-19    点击: 次    来源:蓄牧思维    作者:王诗虹整理 - 小 + 大

四、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再认识

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初,业内对其持有恐惧的心理,认为该病难防难控。客观原因是,该病既没有有效疫苗也没有特效药物,另外环境病毒载量高,大环境压力大,猪场生物安全结构基础薄弱。主观原因是内生动力不足,恐惧、被动防御;对病原特性、传播途径、防控本质和关键措施的认知产生偏差;另外还有领导力和执行力等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目前认为,非洲猪瘟可防可控,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传播速度慢。采用科学的生物安全措施,并且执行到位,非洲猪瘟是可以得到有效防控的。

五、生物安全策略三大误区,不能执行的制度等于无

据观察,目前猪场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1:生物安全措施教条化,追求高大上。从理论上讲,生物安全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如果不抓住重点,很容易产生生物安全漏洞。针对生物安全,要科学理解和应用。

生物安全是理念,需要一场一策,不可机械照搬。实际上,猪场规模不同,管理水平不同。因此,不可以套用其他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建议根据“四流一媒介”等生物安全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改造生物安全设施,制定生物安全防控制度。

误区2:生物安全措施只注重外来病原,忽视内部的传播阻断。合理的措施应当是外来病原防控与内部病原传播阻断并重。当前,非洲猪瘟防控是一场持久战,总有疏漏的时间和环节,在病原进场之后,需要及时发现、及时阻断、及时清除。因此,内部防控阻断的重要性不亚于防控外来病原。在防控过程中,要考虑猪舍的内外环境、猪舍之间和猪舍内各单元的阻断。既要注意消毒,也要注重物理阻断。

误区3:生物安全措施与生产脱节,用时费时费力,可执行性差。

过于繁琐的要求和制度很难长期坚持执行,而不执行的制度等于零。因此,措施要结合生产流程设计,去繁就简,便于执行。如在猪舍内部过道上,铺设浸入消毒剂的地毯或麻袋片,饲养员在工作中走过就可以对鞋消毒,减少人员传播,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执行。

六、提醒:密切关注缺失型非洲猪瘟病毒

当前,在临床上出现了基因缺失型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该类型的危害不亚于经典型非洲猪瘟。它的潜伏期可长达15~30天;病程长,很少便血,症状不典型,临床上主要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剖检变化不典型,主要以肠道出血为主;发病早期很难检测到。该基因缺失型非洲猪瘟产生了新的问题:很难早发现,很难早期确诊,定点清除难度大。建议不要相信所谓的“非洲猪瘟疫苗”,密切关注该类型非洲猪瘟的发展动态。

七、总结: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措施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措施,可总结为以下4个方面:

1、外防堵、内切断:建立结构化防非体系,外防传入、内防扩散。

2、早发现、早处置:做好疫情监测、防范性淘汰和精准清除。

3、强化基础管理:通过营养、环境和提高全员积极性做好猪群的基础管理。

4、做好应急预案:升级生物安全措施,做好常规保健,做好应急预案,定期监测,早期识别目光呆滞、食欲废绝的异常猪只,果断有效处置。

上一篇:2020年猪病防控工作回顾及2021年的建议

下一篇:防非18策(一)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