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7 点击: 次 来源:谋易智造 作者:王中 - 小 + 大
四、最后的扩张机会 有人一定会说,如果以后饲料厂会减少到1000家,为何海大这样的企业还去拼命的扩张、建厂?2018年,海大董事长薛华对外宣布,要在2022年实现产销量2000万吨。 海大还不能算是个养殖企业,养殖板块只占营收中很少的一部分。水产养殖才刚刚尝试,养猪也是近两年才开始的。一个不以养殖为主的企业不断地扩张将来卖给谁?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2019年中国的饲料产量是约2.29亿吨,同比下降了3.7%。应该说,中国饲料行业已经摸到了天花板,很难有大的增长,甚至可能会继续下降。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最近几年大企业的增长则很快。目前产销超1000万吨的企业就有新希望六和、双胞胎和海大三家,尚且不包括自产自用的牧原和温氏。也就是说,仅仅这五家目前的实际产量已经超过6000万吨,约占市场总容量的26%,这就是集中度迅速提高的例证。 很显然,海大的目的就是通过迅速地扩张占据市场份额。未来,在经过N次血拼后,市场份额将形成相对的稳定。那个时候,利润率也会相对的稳定。想迅速扩张就不太可能了。中国养殖生产资料市场红利期将彻底消失。 五、将会出现的格局 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企业的迅速增量,意味着更多小企业的销量被抢走。现在,肉鸡料高度集中,蛋鸡料迅速集中。随着养猪规模化的迅速扩张,猪料的集中度也会迅速提升。尤其是养猪业,产能真正的爆发应该是在2021-2020年之间,而这些产能绝大部分都来自大企业。 未来,主要生产资料(饲料、动保)的去向主要有三类: 1、大型产业链企业自产自用; 2、招标和代工(意味着微利); 3、中小规模养殖场的市场化采购。 预计将会出现4:3:3结构 1、40%是企业自产自用; 2、30%的企业通过代工和招标采购; 3、30%的产品通过市场销往中小养殖场。 也就是说,过去大量以散养户为主的企业、业务员和经销商的市场空间将被大大压缩,只能在约30%的份额中拼杀,所以,将异常残酷。这是市场规律,优剩劣汰、弱肉强势的丛林法则。 当然,并不意味着小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未来小企业生存的理由应当是特色、研发、专业和小众领域。 未来五年,对于上游生产资料企业、业务员、经销商来说,规模将是生存下来最重要的前提。大部分的资源和市场红利将向规模化倾斜。我们预判,在未来五年,如果生产资料企业不能迅速上规模,将会被竞争淘汰。而业务员和经销商群体中,将会出现超级业务员、超级经销商,同样,他们将会通过自己的规模优势终结掉一些同行的生计。 未来,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的革命,是诞生超级业务员、超级经销商的土壤。
|
下一篇:2021年的猪业博弈会更残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