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1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崔国庆,王彦华 - 小 + 大
1.3 养殖积极性提升 据行业统计,今年1—6 月,全省生猪商品饲料产量280万t,同比增长22.1%,其中母猪饲料同比增长94.5%,仔猪饲料同比增长32.9%。据河南省银保监局统计,截至6 月末,全省银行机构生猪养殖贷款余额206亿元,比年初增加43.3亿元、增长26.6%,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17.4个百分点;贷款户数3.37 万户,比年初增加0.4万户、增长3.2%。 1.4 活猪外调量增加 截止6 月30 日,河南省外调活猪及猪肉折合生猪662.2 万头,其中活猪外调量326 万头,居全国前列,主要调往广东、江苏、湖北、上海、安徽、山东等省,因2019 年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河南省活猪外调少、猪肉外调多,2020 年河南省活猪外调量同比增长9 倍以上。 1.5 散户生猪养殖缓慢恢复 据监测,6 月末全省360个监测村养猪户数3 659 个, 较2019 年12 月末下降4.51%, 生猪存栏24.06 万头, 环比增长1.85%, 较2019 年12 月末增长3.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82 万头,环比增长0.58%,较2019 年12 月末下降0.06%。 1.6 出栏体重增大 由于猪价持续处于高位,部分养猪企业生猪出栏体重超过130 kg。根据对河南省7 家屠宰企业的调查,上半年生猪屠宰体重超过140 kg 占比达40%,屠宰生猪体重高点甚至达170 kg 以上;据对河南省规模养殖企业与散户的跟踪调查,上半年生猪出栏体重大部分时间都在140~150 kg,超大猪出栏甚至达到200 kg ,据此测算目前出栏2 头猪相当于过去的3 头左右。 1.7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截止6 月底,河南省152 个年出栏5 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重大项目已经动工115 个,完成投资67 亿元。预计年底前可完成130 个,新增存栏超过700 万头。 1.8 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以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为重点,规模场智能化环境控制、自动化精准饲喂、机械化粪污处理等技术装备不断得到应用推广。以牧原为代表的大型养殖企业将大数据、5G、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到养猪生产各环节,推进养猪业不断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尤其是牧原集团自主研发出29 大类、100 余种智能化机器装备应用于生猪养殖的全链条生产监控,探索出“防臭气、防非瘟、防疫病”的“三防智能猪舍”和集饲料加工、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综合体养殖模式,推动养猪生产从工业化、自动化向智能化、无人化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2 河南省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主要措施 河南省是生猪养殖和调出大省,生猪饲养量约占全国的1/10,拥有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58 个,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2020 年以来,河南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印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豫政办〔2019〕20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豫政办〔2019〕52 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豫农文〔2020〕194 号)等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完成国务院下达的恢复生猪生产目标任务,河南省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18 个省辖市和10 个直管县市,各省辖市又将目标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所辖县区市,实行目标管理,切实压实地方责任。同时强化监督考核,将生猪稳产保供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及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米袋子”“菜篮子”等3 项考核范围。 为全力推进恢复生猪生产和稳产保供,河南省成立了恢复生猪生产协调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建立稳产保供工作专班机制,定期会商研究有关问题,督促指导和调度各地落实政策措施及生产恢复情况;组织开展生猪养殖大县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猪生产督导,开展非洲猪瘟防控与复养技术、生猪生产扶持政策解读等培训,指导养殖场户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坚持抓大不放小,以大带小,通过“公司+ 农户”、合同代养、技术托管、百亩地千头线等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如正大、正邦、温氏等龙头企业已在洛阳发展合作农户112 个,建设存栏600 头标准化猪舍189 栋,年出栏生猪超过20 万头;宝丰康龙2020 年在平顶山建设“千头线”74 条,可增加产能7.4 万头。同时,强化宣传引导,借助权威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河南省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措施信息,大力宣传基层和养殖场户生猪生产恢复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恢复生猪生产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
下一篇:大集团扩张是猪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