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养猪业三年之内很难形成供需平衡的局面

时间:2020-08-28    点击: 次    来源:养猪信息网    作者:刘满秋 - 小 + 大

我认为非洲猪瘟蔓延的核心原因在于防控政策的不配套。
非洲猪瘟发生后,国家采取了严厉的防控措施,比如说,一旦发生非瘟,猪场附近三公里内的生猪都必须进行扑杀;当一个省发生两起以上非洲猪瘟,即严禁跨省调运生猪;同时,对非洲猪瘟的发生,各地方政府负主要责任,行政领导的考核也与非洲猪瘟的防控直接挂钩,一旦该地区发生非瘟,行政领导将被直接问责。非瘟防控成功与否对地方养殖业、地方经济、甚至于对官员升迁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尽管国家政策规定发生疫情后必须如实上报、国家会对发生疫情的养猪场进行补偿,但是实际的执行效果存疑。
非洲猪瘟防治的短板我认为存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全国在防治非洲猪瘟方面不能做到一盘棋,第二个在于基层兽医防控体系不健全,人员严重缺乏,特别是在非瘟发生后如何确保带病猪不流向市场,缺乏手段、缺乏监控。
现在经过两年时间后,生猪去产能非常严重,生猪缺口巨大,生猪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很多养殖户、养殖场都在进行复养,但非瘟属于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防控非瘟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特别是在猪场的硬件条件上要做好准备工作。现在特别是一些小型的养殖户,由于规模偏小,很难对猪场进行完整的改造,比如实验室的建立、中转销售平台的修建、场外洗消中心的建设,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这些固定资产的增加投入,对于这些小型养殖户来说,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匆忙复养,当养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复养成功极具挑战。当然,根据第一轮非洲猪瘟的发生情况,一些大型规模猪场总结了一套成体系的生物安全措施,迅速进行了调整,对于他们的复养,我认为准备工作做的较充分,目前来看复养成功率较高。
因为生猪缺口巨大,社会资本快速进入养殖行业,特别是相关产业链条的大型集团快速扩张生猪产能,这种扩张是一种积极的变化,促使了我们养猪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养猪行业的基础设施对比非瘟发生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以前的社会养殖、小规模养殖、分散养殖为主的养猪模式逐步更替到了大集团、规模养殖的为主的养殖模式。因为新建大型猪场设施先进、建设合理,对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所做出的投入比较到位,随着近两年快速扩张的大型养猪场的投产,我们国家的养猪产业会向前推进一大步。

当然,目前猪场建设的速度与种猪供应是不匹配的。在短期之内,可能是两三年时间,都会出现大型猪场建设后种猪不能匹配的情况,这些猪场很难达到满负荷生产。同时,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非瘟疫苗产品推出,已经复产或者是新建设的猪场,不能够保证成功防控住非洲猪瘟。所以我认为,尽管扩张速度很快,在三年之内,很难形成供需平衡的局面。

针对非洲猪瘟,我们企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是充分总结那些在非洲猪瘟爆发过程中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猪场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另一方面是主动对部分老场进行固定基础设施改造,只有满足了非洲猪瘟防控的充分条件后,才重新进行投产,同时新建猪场完全按照公司总结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进行运作,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复产的猪场保证了百分之百的阴性生产,新建猪场也做到了投产一个成功运行一个。

本文作者:刘满秋/ 湖南省养猪行业协会轮值会长、湖南鑫广安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一篇:2020年下半年养猪人的“三大难关”分析

下一篇:中国猪业大集团的扩张将现代化进程提前十年!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