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8 点击: 次 来源:抗非大家谈 作者:王珂 - 小 + 大
在切断猪群之间的传播中,还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非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播疫病,物理隔断为第一选择,这对设计和改造猪场时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大多都采取限位栏空栏隔离法来减少猪只的直接接触。 (2)从空间上对猪群进行隔离,建立在阴性场的基础上。其中P场在检测评估后,将阴性的保育和育肥猪群转移到阴性猪场,从而实现了空间上的隔离。 (3)对阳性栋舍进行带猪消毒。考虑到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与酸化剂交替带猪消毒,重点对口鼻和粪污进行消毒处理,持续1周,稳定后,间隔1天1次。由于冬季保暖问题,Z场也采取了产床上用环境调节剂干粉消毒,保持环境的干燥,在保温的同时也起到了消毒的效果。 3、降低环境病毒载量:环境消毒 笔者在实践中,全场采取舍内酸化,舍外碱化的消毒方案,配合火焰消毒,重视阳性猪只所在和经过的环境,充分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同时,全场进行环境检测评估和实时监测,为洗消做方向性指导。以Q场为例,对环境消毒进行指导和评估,如表2所示。 表2:Q场环境检测评估
由表2可见,通过对环境的评估,明确其不同环境的污染程度,其中Q场的发病猪舍、装猪台是重点污染区域,应重点消毒。而宿舍和食堂作为公共场所,容易造成交叉污染,也应引起相当的重视。通过三次检测,病毒载量显著降低,而装猪台可能在处理淘汰猪的过程中使用较为频繁,消毒方面不是很理想,必须加强消毒和人员的管理。而在第三次检测中,猪舍仍有部分区域为阳性,但考虑到检测的是病毒核酸,有可能病毒已经失去活性,但也不应忽视而放松消毒。笔者在大量环境检测评估中发现,消毒确实有助于降低非瘟病毒载量和减少污染面,对于防控非瘟尤为重要。 三、保护易感动物:提高阈值 非瘟疫苗的缺失,给保护易感动物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对健康猪只的保护,主要强调营养充足、增强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以及配合中药的使用,从而达到提高非瘟感染阈值,保护易感动物的目的。其主要根据是,首先,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的补充对猪群健康度、抗应激方面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其次,像艾叶、刺五加等中药对肝肾的排毒、解毒以及免疫力有一定促进作用;最后,微量元素中硫酸锌对黏膜的修复,有效建立完整的免疫屏障,降低了病毒突破黏膜进入血液的风险。通过不断提高猪只感染阈值和降低环境病毒载量,共同降低猪群感染非瘟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的传染病三要素,结合国内外研究和第三方评估以及笔者亲历的防非成功案例和数据,综合展开对非瘟精准清除关键点的阐述。其中,检测淘汰、饮水酸化、环境消毒、人员管控、提高阈值是非瘟定点清除中最为关键的举措。除此之外,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科学的管理与执行力,以及积极应对非瘟的心态,都是成功防控非瘟的重要环节。 专家吴家强点评:非洲猪瘟自2018年在中国爆发至今已接近2年时间,猪场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探索和尝试了不同的防控模式,“全面监测、精准清除、猪群净化”已经成为当前养猪人防控非洲猪瘟的共识。本文作者基于亲身经历的非洲猪瘟防控案例和临床经验,结合动物传染病防控三要素,对定点清除技术(俗称拔牙技术)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检测淘汰、饮水酸化、环境消毒、人员管控、提高阈值”的防控策略,可为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