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1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商网 作者:彭婷婷 - 小 + 大
三、未来猪价走势如何? 一直以来,国内猪价都会呈现周期性大幅波动,这就是各方所知的“猪周期”。猪肉价格高会刺激生猪补栏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养殖户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 张正认为,这是由于国内生猪养殖高度市场化导致集中度不高、农民散养成为主力等问题出现,虽然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占比有一定提升,但尚不足以扭转局面。 而互联网、房地产企业等跨界养猪对市场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伍超明对记者表示,“会增加猪肉供给,促进猪肉价格进一步回落。同时在猪肉价格下降周期中,加大行业的优胜劣汰程度,提高集中度。” 国家统计局5月25日公布的2020年5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显示,5月中旬与5月上旬相比,生猪每千克价格为28.1元,跌3.1元,跌幅9.9%。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从去年10月开始,我国能繁母猪存栏止降回升,已连续七个月恢复增长,生猪存栏也已连续三个月增长。“现在的猪肉价格比最高时下降了23%。” 当前,受疫情等影响,猪肉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存,未来猪肉价格和供给形势将走向何处? “虽然能繁母猪逐月环比增加,但在数量上较往年均值仍有较大差距,今年四季度猪肉供给将增加,有利于价格下降,不过供给幅度有限。预计猪肉价格总体稳健。”伍超明预计,随着年内供给的逐步增加,明年尤其是后年,“猪周期”大概率进入下半场。 “通过努力,一定会确保老百姓的碗里‘不缺肉’。”韩长赋表示,目前由于行情比较好,市场主体积极性很高,养猪投资在增加,新建猪场多,补栏增养快。随着生猪生产恢复,供求关系也会逐步改善,后市猪肉价格不会再大幅度上涨。 另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预计,随着餐饮业继续恢复,学校、机关食堂等集团消费增加,带动猪肉消费需求进一步复苏,但仍低于常态水平。生猪产能继续恢复性增长,商品猪供给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低价冻品库存投向市场,中央储备冻肉继续投放,市场短期承压下跌,恐慌性抛售加速猪价下跌。 四、观点: 1、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伍超明:从未来较长时期的大环境看,外需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消费尤其是必需品消费存在中长期投资机会,对养猪行业有一定的需求支持。 2、福来战略品牌营销机构顾问、研究总监 张正:作为养猪户、猪企等,不应该有“投机心态”,不跟风,不赶浪头。与此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防疫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成本,以增强抵御“猪周期”的大风大浪。消费者吃的猪肉也有健康保障,养猪户也能一块致富,行业也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3、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 王鹏:在正常情况下,受外部环境影响,比如疫情等因素,猪周期自我调节的时间会短一点。当然,也有因为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很多企业和投资者进入到养猪行业中去。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市场向正确的方向走。同时也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能在猪周期的时候以公益事业的方式来稳住猪肉价格,回馈社会。 4、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新冠肺炎疫情叠加非洲猪瘟疫情,致使生猪产业遭受“双疫情”影响。建议有关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比如在国家层面设立生猪产业发展母基金或发行特殊国债,重点支持规模化生猪养殖项目。 五、延伸:养猪市场发展概览 20世纪80年代,养猪基本是农户家庭副业。每家养两三头猪,一方面解决生活中产生的剩饭剩菜以及一些多余的农产品,同时产生的猪粪便是农家不错的积肥;另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养猪逐渐向集约化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开始引入国外高产猪种,采用饲料饲养逐渐成为生猪养殖的主流,养殖业逐渐采用集约化和机械化管理,单个猪场饲养规模逐渐扩大。 其中,90年代初期,在业务发展上除了少数已经初具规模的企业,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还是以在产业链中的某个点发展,养猪的只负责养猪,饲料的只负责饲料,食品加工只负责食品加工,基本没有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产业链的发展,产业链开始向上游和下游不断渗透。原先做饲料的开始了养猪,原先养猪的开始了食品加工,原先做猪肉食品的开始涉及养猪和屠宰业。 2000年以后,在我国的养猪业总体结构中,南方地区的专业化养殖约占1/3,北方地区的专业化养殖约占1/4。不过,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猪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相对仍低。 经过20多年发展,一些现在有名的大型集团企业,如新希望集团、双汇集团、雨润集团等逐渐成长壮大起来。养殖相关技术、母猪产仔率、肉猪瘦肉率、养殖场地的现代化、管理的机械化自动化、品种的优化、饲料的科学化、病害的防护、产业链的集成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
上一篇:我国东北生猪市场复产情况分析
下一篇:猪企屠企争相全产业链 影响几何?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