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17 点击: 次 来源:全国畜牧总站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生猪基础产能继续稳步恢复,持续向好。据统计,1季度全省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0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12.5%。据养殖直联直报系统规模猪场全覆盖监测,3月全省规模猪场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和出栏生猪环比分别增长8.92%、7.52%和14.69%。据对36县360个村散养户的调查统计,3月散养户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和出栏生猪环比分别增长5.78%,9.81%和5.89%。规模场和散养户存出栏都呈增长态势,生猪生产实现连续5个月增长。去年9月至今年3月底全省新开工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1466个(种猪场359个,商品猪场1107个),其中已建成212个,预计能在2020年7月前建成1075个。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新增仔猪产能1850万头。在建项目复工率达到99%,已基本实现全面复工。 一、继续出台并积极落实政策。为强化对生猪全产业链的融资支持,3月19日,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银政担合作保障生猪生产的信贷意见》,扩大贷款审批权限、提高办贷效率,根据生猪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农行省分行足额保障信贷计划并确保生猪产业贷款显著增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支持开展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和生猪等大型牲畜活体抵押贷款,充分利用银行风险化解政策帮助出现暂时困难的生猪养殖场户渡难关,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全省各地都在积极推动国家和省系列政策落实,部分市、县还出台了地方支持政策。一是积极出台地方促进生猪稳产保供措施,将生猪出栏任务分解到区县、乡镇,确保各地生猪生产任务完成。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强化工作领导,严防非洲猪瘟,确保生猪生产保供。三是市县财政加大投入,整合财政资金,给予养殖场、农户补助,相关补助补贴标准甚至大幅高于省级。四是简化规模养殖场环评和用地审批程序,鼓励建设养殖场和自繁自育,确实保证生猪复产。五是探索“众筹养猪”新模式,实行楼房式多层养猪,节地增效。六是推广“政府+企业+金融+贫困户”生猪代养产业扶贫模式,实现生猪生产助力脱贫增收。 二、深入开展集中专项行动。一是开展第二轮“大消毒、大培训、大宣传”行动。组织实施大消毒,全方位消除疫情隐患;采取视频培训等方式开展覆盖生猪全产业链经营主体大培训;深入宣传省“猪九条”“新八条”等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措施,充分调动群众养猪积极性,让想养猪的群众能养猪。二是集中开展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专项整治。从4月2日起,集中开展为期60天左右的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专项整治,保障生猪规范有序调运,促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保护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三、决不放松非洲猪瘟防控。一是对外,紧急加强高速公路和非高速路省际间公路入口生猪调运监管。按照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印发的《关于立即加强高速公路和非高速路省际间公路入口生猪调运监管的紧急通知》,推动各地立即恢复高速公路和非高速省际间公路入口检查站,全面落实重点关键防控措施,强化部门配合,构建联合监管高效合力,严防非洲猪瘟疫情风险传入。截至目前,全省已设立491个临时检查站。同时,设立了333个非高速公路临时检查站。二是对内,快速落实非洲猪瘟防控网格化管理。以县为防控作战单位,动员各方力量,建立“3+1”非洲猪瘟防控网格化监管体系,即养殖环节三级网格管理和屠宰环节网格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分工,全面掌握所属各乡镇村户生猪调进情况,严防非洲猪瘟等疫病侵入。 四、进一步强化工作督促指导。一是持续开展“1+5”调研指导。创新工作举措,抽调70名业务骨干组成21个调研指导组,采取“1+5”工作方式(由1名省厅领导联系1-2个市(州),围绕粮猪生产等5大重点工作),每个指导组每月将在一线工作10天以上,督促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猪生产政策措施落实。二是持续开展恢复生猪生产巡回指导。畜牧兽医有关单位派出8个工作组赴各市(州)开展为期1年的巡回指导,指导和协调解决疫病防控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各地加快工作进展。三是搞好生猪养殖企业“点对点”服务。按照《关于开展对生猪养殖企业“点对点”服务工作的通知》(川农函〔2020〕252号),由50名干部“点对点”联系服务59家省内生猪养殖企业,及时推动解决企业恢复生产遇到的困难问题。 |
上一篇:吉林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经验做法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