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05 点击: 次 来源:布瑞克 作者:徐洪志 - 小 + 大
3、供应:销售和采购两头受阻 由于隔离和封锁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蔓延,生猪和猪肉物流费用飙升,输往南方市场的生猪数量明显减少。春节期间生猪供给出现分化,主产区外运受阻,相对过剩;南方销区则更为紧张,这与非瘟疫情爆发,各地开始实施禁运管理时的情况十分相似。表现在价格上,春节期间四川、广东、福建、广西、江西等多个南方销区猪价都突破了40元/公斤,而东北产区则有小幅下降,其中黑龙江猪价一度接近30元/公斤。 与生猪物流受阻相比,饲料采购困难对养殖户影响更大。在交通管制下,湖北部分地区的饲料及原材料(玉米、豆粕)调运基本瘫痪,省内各养殖场按往年常规贮备的饲料及玉米、豆粕库存告急,大部分规模养殖场出现“断粮”风险,其中湖北扬翔5000头种猪场已被迫限食,从每天三顿改成一顿。其他省份情况稍好,但随着疫情不断扩展,确诊病例迅速增加,饲料物流形势也日益严峻。日前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委已经下发紧急通知,为维护“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严禁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等违法行为,但实际执行层面并不乐观,尤其是村级公路被截断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 由于饲料采购和生猪销售两个主要环节都受到隔离措施的严重影响,养殖场户的补栏和扩产积极性大受打击。尤其是散户既缺资金又少政策扶持,面对非瘟+新冠病毒的双重疫情风险,能够维持原有养殖规模已属不易;规模养殖企业目前尚能正常生产,但下调原有扩产规划目标的概率也在增大。 4、需求:外出就餐转为居家消费 疫情影响下,餐饮业损失惨重。据商务部监测,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而2020年春节为防控疫情,各类聚餐和婚宴等几乎全部取消,因旅游带动的餐饮活动也降至最低谷。一般估计今年春节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仅为500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一半;1-2月份餐饮业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已成定局。 但餐饮业的萧条并不意味着食品消费的低迷,只是在消费结构中,外出就餐的份额转而由家庭消费承担而已。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并没有降低,甚至反而因为减少了其他户外消费支出而被放大了。京东发布的春节消费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消费者在出行领域的消费减少,而居家消费全面增长。其中肉禽蛋销售同比增长近7.5倍,水饺、面点等冷藏冷冻食品销售同比增长也超7倍。在线下店方面,肉禽蛋同比增长301%。 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对消费的影响,4-5月份为疫情最高潮,五一黄金周因SARS疫情被取消,使得2003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仅为4.3%,而4、6月分别为7.7%、8.3%。与2003年的不同在于,当前的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商和移动支付平台,以及最快捷的物流配送体系。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万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0.9%、15.4%和19.8%。通过网购,疫情对消费的不利影响将被抵消相当大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食品消费方面。由此我们认为,疫情对生猪市场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供给环节而非需求环节。 5、疫情将持续多久? 疫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决定了各种隔离措施的持续时间和实施强度,直接影响到各行业恢复的时间节点和相应价格走势。2003年非典疫情前后持续了半年之久,猪价自2003年春节后的6.1元/公斤跌至5月份的5.6元/公斤,跌幅不足10%。我们认为其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消费淡季引发的正常周期波动。因非典疫情的主要疫区是广东和北京两地,也没有出现全国范围的隔离封锁,对生猪生产影响有限。这与2020年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截止2月2日,疫情仍处于上升期,但新增疑似病例已经出现下降。分地区来看,除了武汉市和河北省,全国其他地区的新增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都出现下降。如果这个趋势能够保持下去,则在2月10日之前,湖北以外地区疫情将得到遏制;4月之前,湖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彻底消除疫情则要等到第二季度。这就意味着即使按最乐观估计,当前的各种隔离封锁措施在今年第一季度也不会完全退出,最多会随着疫情拐点临近而逐步放松。 由于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对生猪复产的负面作用将逐步发酵,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启的生猪产能回升势头有放慢甚至停滞的可能。由于饲料供应不足或销售受阻等原因,产区抛售现象和销区缺猪现象可能同步增加,猪价分化现象加剧,而在后期将迎来报复性反弹。从中长期走势看,2020年生猪市场供应短缺的局面会因两种疫情的影响迭加而加剧,进一步助推猪价上涨,有望刷新历史新高。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