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31 点击: 次 来源:鸡病专业网 作者:樊世杰 - 小 + 大
从2016年起,每年9月6日组织召开“中国家禽种业科技创新大会”,邀请行业专家、产业界代表,共同探索我国家禽育种新方向、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关键技术研发新进展。2019年,围绕行业前沿技术、产业关键共性问题,签署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5项。 3、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1)自主培育出蛋鸡肉鸡十个品种。自主培育出适合中国饲养环境、生产性能国际领先的蛋鸡、肉鸡共计十个品种,其中六个品种已经获得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峪口禽业与中国农业大学杨宁教授团队联合攻关,将传统与现代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培育出的京粉6号是非矮小体型蛋鸡中唯一平均蛋重小于55g的高产配套系,是世界产蛋数最高、适合中国未来的品种。肉鸡WOD168,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品种,开创了我国白羽肉鸡育种的先河。 (2)打造4335生物安全模式。根据40年种鸡饲养和疾病防控经验,从疾病流行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分析,研究出适合中国当前饲养环境的4335生物安全体系,即:开展四级预警,落实三级防疫场、三级防疫区分级管理,控制五项传播途径。通过4335生物安全模式的应用,行业受到禽白血病( 2008年)、MS(2018年)的冲击时,峪口禽业400万套种鸡平安。 (3)践行科学减负。坚持“免疫程序优化”为核心,以“鸡群健康基础上减负,减负使鸡群更健康”为原则,深刻认知鸡体生理规律、抗体产生规律、疾病发生规律,通过有效疫苗、科学程序、精准操作、及时监测,实现“减疾病、减毒株、减次数、减剂量、减应激”。通过践行科学减负,从2012年到2017年,只鸡防疫成本由7.63元降为2.95元,有效降低了免疫应激和免疫成本。 (4)打造“菜单式”精准营养供给方案。专注于研究蛋鸡营养需要量、配方技术和产品开发,优化蛋白原料高效利用、营养调控、顿服饲喂等技术,建立“菜单式”精准营养供给技术体系,让蛋鸡养殖管理更科学、更便捷。 (5)国内首创种鸡6层“叠层笼养+人工输精”模式设计和应用了国内首例“3+3”6层叠层笼养设备,创新光照调整技术,优化人工输精流程,实现输精周期为8天/轮的全天输精。通过自动集蛋设备的应用,实现种蛋的自动收集与分级,种蛋均匀度从人工收集的95%提升至100%;通过应用“顿服”饲喂技术,开发种公鸡专用料,提高了种公鸡采精量,实现公母比例1:80。高效模式将带动产业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6)开发智慧蛋鸡平台。开发智慧蛋鸡产业平台,沉淀种鸡、蛋鸡和产业链三个数据库,实现产业互联互通,开启蛋鸡行业大数据应用新时代。截至目前APP注册数102143人,养殖户84266,蛋鸡存栏量8.63亿只,累计沉淀数据25TB。这为行业大数据研究、智能化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三、峪口禽业科技创新:坚守初心,有所不为 1、育种:不追求快,不追求多 在肉鸡育种,不追求生长速度快,更关注肉鸡体型、鸡肉品质、口感和安全;在蛋鸡育种,不追求产蛋多,更追求鸡蛋颜色、重量和品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适合”的品种,更好满足制种者、饲养者和消费者等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2、免疫:不做全覆盖免疫 对禽病进行科学分类。对于免疫控制性疾病,遵循鸡体生理规律、疾病发生规律和抗体消长规律开展科学免疫,做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实现“21日龄前不免疫、产蛋期不免疫”;对于垂直传播性疾病,重点是做好源头净化;对于环境条件性疾病,重点是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科学饲养管理。 3、生物安全:不封场、不种树 从场区规划、科学管理等入手,做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养殖场不种树,杜绝鸟类传播疾病的风险。从尊重人的本性出发,以科学生产管理为支撑,不做封场管理也能养好鸡,确保员工生活美好、鸡群健康高产。 4、饲料营养:不做全能饲料 饲料本质是提高营养,不能带去大肠杆菌、霉菌。部分养殖户条件有限,因此有饲料企业试图做全能饲料。 峪口禽业遵循“安全、美味、高效”,充分掌握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营养需求标准,不加抗生素,保证饲料安全、营养。 5、生产模式:不做本交 建立适合中国饲养环境的蛋种鸡饲养模式,通过国内首例“3+3”叠层笼养与人工输精模式有机结合,既可发挥又高又稳的指标优势,又可避免人员效率相对低效的问题。 以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为使命,峪口禽业以科技创新为源动力,推动整个行业“三高一平衡”,即高产出、高效率、高效益,供需基本平衡,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计划的生产。 本文根据第十六届中国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高层论坛现场录音整理,整理人樊世杰、马林、庞利娜。 |
上一篇:对养鸭行业的思考
下一篇:一枚鸡蛋的历史使命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