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2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赵雷钢 - 小 + 大
非洲猪瘟爆发将近一年来,媒体上尽是如何防控的文章,鲜有谈及养猪行业的从业人员现状的文章,极少文字谈到也是一笔带过,相比全国人民的吃肉问题,养猪人的生存现状似乎不值一提。但搞不清楚养猪人的生存现状,不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猪肉还有谁愿意生产?顶着如此大的风险? 笔者从事养猪业十年来,在今年非瘟疫情的打击下,深刻而痛切地思考着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未来规划。来路不可追,前途茫茫然。在人生迷茫的时候,要多读书,要出去走,要与人交流,答案才会在智慧的碰撞中逐渐浮现。 一、养猪人都去哪了? 据笔者了解,受疫情影响,养猪从业者大致分为如下三个去向: 1、继续坚持在养猪行业 一类是坚持在养猪场的;集中体现在抗风险能力较大的集团养殖公司及一些幸存下来的中小型猪场,留存一部分养猪技术及管理人才,虽说他们的生存状况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却能够生存下来。 一类是坚持在上游(设备、饲料、兽药)企业的业务和技术人员,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想必是付出了加倍的努力。著名的红桃皇后定律讲到,你只有不停的奔跑才能保持原地不动,如果想要前进,就要加倍努力! 2. 转型到养禽或牛羊、水产行业 与行业内的口蹄疫、蓝耳、PED疫情不同的是,非瘟出现近一百年没有有效疫苗问世。这一世界性难题让很多养猪人持悲观态度,疫苗在中国诞生的可能性极大,但需要时间研究,并非三五年能成。因此,一部分养猪人果断转到其它养殖领域,都是养殖行业,相对成本低,压力小,时间短。 包括很多专业的猪料和猪药企业都被迫进入禽业、水产和牛羊业,势必导致其产业的竞争加剧,不断飙升的鸡蛋、鸡苗价格即是信号。残酷的竞争下,无可避免会淘汰禽业、水产及牛羊业一部分过剩的产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放眼国内,安有乐土? 无论如何,生存是本能。在此,向转型了的养猪人致敬! 3. 彻底转行,离开畜牧业 这部分集中在损失较大的散养户,刚入行不久的年轻人,行业内年纪较大的饲养员,他们经不起折腾,养猪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梦魇。当然,其中不乏经过深思熟虑者,据说一位朋友的朋友大学学的中兽医,经过几年的准备过渡,顺利转型为一名具备坐诊看病资格的中医,令人赞叹。 也有乐观者,等猪业恢复后再转回来。只是猪业前途未卜,莫拿时间赌明天。转行风险大,决定需谨慎。在此,向转行顺利和不顺利的曾经的养猪人致敬! 二、养猪人的出路 在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大背景下,淘汰过剩产能是必然,若要避免被淘汰的残酷命运,无论企业或个人,都要重新定位自己,调整战略,在产品和模式上不断创新,才有可能逃过此一劫。 1、企业 笔者认为,企业最大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及合作模式创新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 19世纪之前,消费者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只是跑得更快的马车,而福特公司提供的产品是汽车。其实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企业的价值在于了解并能够解决用户的需求。我们行业内的养殖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企业有没有真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是拼了命地研究所谓的人性,如何能够把产品卖(忽悠)给他? 当前畜牧行业的很多上游企业都在挖空心思在营销上做文章,大搞会议营销,买十赠五,甚至买一赠一的都有,而投入在产品研发及合作模式创新方面则力有不逮,十年前可以,现在还行的通吗?未来呢?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