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自从2018年8月3日辽宁沈阳沈北新区爆发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止到2019年6月11日,10个多月的时间内,官方通报我国已累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37起,全国所有省、直辖市无一幸免,在缺乏有效手段的情况下,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愈发严峻。 那么自从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养猪产业链究竟是何情形?随着近3个月,两湖、江浙、广东、山西和辽宁等主要养猪大省的调研结果陆续出炉,各地养猪业的真实现状逐渐拨开迷雾见真相。 一、两湖和江浙地区市场调研表明:生猪疫情继续发展,饲料需求不容乐观。 1.根据调研企业反馈,东北、华北以及江苏的疫情损失在50%以上,安徽在40%以上,湖南、湖北在30%左右。相对散养户,大型养殖场发病的概率更高。 2.长江中下游地区环保要求仍较严。调研区域均反映16年开始的环保对中小养殖户的影响很大,生猪和禽的存栏平均减幅在30%左右。后期虽然不会继续拆除养殖场,但想要新建养殖场也基本不可能。 3.补栏仍较为谨慎,复养死亡率高。调研企业反应,目前感染ASF风险仍较高,养殖户和企业都不敢扩大养殖规模。在疫情偏轻地区,有补栏仔猪育肥的情况,补栏母猪的情况基本没有。出现疫情的猪场,在病毒存活期(6-7个月)过去之前,补栏的死亡率非常高。 降低养殖密度,保证猪只存活是养殖户和企业的主流想法。 4.禽料表现较好,但实现较大增幅的难度较大。 5.看空后市且用量下降,原料库存维持偏低水平。调研企业目前的库存水平均在正常偏低水平,并且由于看空后市、需求量下降以及下游欠款导致资金紧张等原因,短期也没有意愿提高库存水平。 二、广东全省生猪存栏预估同比下降40%,5月猪料企业销量下降环比超20% 受非洲猪瘟影响,散户恐慌性抛售、规模养殖场集中出栏、猪肉供应过剩是导致广东地区猪价没有显著上涨的主要原因。 基于调研样本点情况,截至目前,广东全省生猪存栏预估同比下降40%,其中以茂名为首的粤西区域受疫病影响较大,降幅在50%以上,韶关地区感染病例最少,降幅在10%。节奏上,5-6月生猪存栏预计环比下降20%,7月底生猪存栏达到底部,有企稳可能性。 另外,生猪出栏重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猪存栏情况。调研显示,目前广东地区屠宰场40%以上的猪为150-200斤之间的中猪,养殖户抛售情况可见一斑,完全不存在压栏情况,都在积极出栏。 三、山西晋城1/3养户置换不养或退出,生猪生产形势严峻 作为山西省生猪产业第一大市,受猪周期价格低迷和非洲猪瘟疫情双重叠加影响,晋城市生猪产业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 2018年12月30日,在晋城市泽州县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后,晋城市所辖县(市、区)生猪产品暂停调出本省。晋城市作为生猪年出栏量近180万头的养猪大市,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 当前,晋城市生猪产业正处于养殖户信心不足,产能下降的经营状态。 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养殖户不敢提升产能,出栏急剧减少,生猪贩运商收不上猪,屠宰加工企业屠宰量缩减,生猪市场价格一路上扬;另外,中小养殖户的置换和退出也影响了猪价攀升。在对50个养殖户的调查中发现,共有三分之一的养殖户进行了置换不养和退出。 晋城市作为山西省第一生猪生产大市,生猪养殖密度大,调运频繁,尤其是生猪调出大县高平、泽州防疫压力更大。 自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由于非洲猪瘟传染的复杂性,传染渠道不可控制,养殖户压力很大,养殖信心不足,不少养殖企业已经把企业战略定位为先生存后发展,以此应对目前疫情危机。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