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者:王祖力 - 小 + 大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呈现出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升的态势,同时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养殖集中度快速提高。 从肉类产量结构比较看,猪肉产量占62%,禽肉占22%,牛肉占8%,羊肉占5%。 从猪肉消费结构分析,我国13.8亿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73亿人)的18.9%,每年生产并消费猪肉约5500万吨,占全球猪肉产量(1.1亿吨)的50%。猪肉人均占有量约41.5千克,是全球平均水平(15千克)的2.8倍。近十年来,人均猪肉消费约占肉类消费总量(65千克)的64%。城乡居民家庭消费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猪肉贸易方面,2016年进口量最高达162万吨,同比增长108.4%。主要进口来源国有西班牙、德国、美国、丹麦。2011年美国是我国生猪产品第一来源国,所占比重高达59.3%;到2017年,美国仍是第一来源国,但进口比重已降至23.4%。 猪肉2016年,进口美国21.55万吨,占全国的13.3%;2017年,进口美国16.6万吨,占全国121.6万吨的14%。猪杂2016年,进口美国42.4万吨,占全国133.4万吨的32%;2017年,进口美国41.6万吨,占全国123.6万吨的34%。 全球猪肉出口总量约800万吨,日韩等每年进口量400多万吨,中国进口量约占15%;2017年,中国猪肉进口总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2.2%。 一、生产形势分析 1、生猪养殖户比重总体呈下降态势 2010年1月到2018年7月的八年多时间内,生猪养殖户比重累计下降12.88个百分点。由2010年初的近6000万减少为当前 的3000万。 2、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出栏均有所减少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95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猪肉产量2614万吨,增长1.4%。生猪存栏40904万头,同比下降1.8%;生猪出栏33422万头,增长1.2%。 3、能繁母猪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2010年前后,PSY为13头;2017年,超过17头;7年增长31%,年均增长3.93%。规模场平均在21头,好些的规模场达到24~25头。随着规模化水平提升,我国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生猪出栏活重明显增加,由2010年的110千克增加到当前的约125千克,增长13.6%;年均增长1.84%。2018年前几个月,平均出栏活重达124.25千克,较去年同期121.38千克增长2.36%。 4、成本收益情况 按加权平均计算,2012全年每头生猪平均盈利不足90元,2013全年平均盈利不足70元,均属偏低水平。2014年,每头生猪平均亏损100元,创下了历史罕见的亏损纪录。2015年头均盈利也仅有110元,2016年头均盈利超过400元,2017头均盈利180元,2018年前七个月每头平均亏损63元。 二、后期市场展望 1、非洲猪瘟特点及其在全球的传播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官网介绍称,非洲猪瘟是由一种急性且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被感染的生猪多表现为食欲减退、高温、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皮肤发绀和出血等。虽然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几乎可以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的猪的“瘟疫”。 非洲猪瘟不传染人,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发病率及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耐高温,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 2、非洲猪瘟的影响 短期影响:供需关系发生改变,生猪市场价格止涨回跌。一是疫情使得部分养殖场(户)恐慌性出栏,市场供给略有增加;二是对消费者心理影响较大,市场需求有所减少;三是猪肉市场供需关系改变,生猪价格止长回跌;四是生猪调运受阻,主产区尤其是疫区跌幅较大。 中长期影响:供给有所减少,利好后期生猪市场,但存在不确定性。一是疫情使得近期出栏增多、补栏意愿降低,后市供给将出现阶段性减少;二是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需求将逐步恢复正常;三是供需偏紧态势明朗,后市价格或仍有上涨空间;四是疫区生猪调运或将长期受阻,区域性价差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 3、近期趋势及后市展望 短期内生猪价格保持上涨态势,猪周期提前反转,2019年生猪养殖明显好于2018年,目前还是不能排除疫情大面积蔓延带来的猪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
上一篇:非洲猪瘟影响猪业的三个核心问题
下一篇:温氏与牧原养殖模式比较分析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