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7 点击: 次 来源:中债资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018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继续下降约750万亩至5.24亿亩,全年玉米产量预计将有所下降。按照农业农村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预计未来非主要产区玉米种植面积仍将继续减少,直至玉米临储库存消耗完毕。截至2018年9月14日,临储玉米拍卖规模为7566.61万吨,尚有库存约1.06亿吨。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9月中国农产品(4.03 +0.50%,诊股)供需形势分析报告》,由于生长条件较好,2018/2019年度国内玉米产量预计为2.13亿吨,较2016/2017年度小幅下降0.3万吨,与种植面积下降幅度基本一致。同时,由于8月国务院会议要求扩大乙醇试点省份、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产能增长约1000万吨、贸易战影响玉米替代产品进口量、我国猪肉需求量相对稳定,预计2018/2019年度玉米需求量将小幅增长至2.3~2.4亿吨,行业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增长,库存消费比将连续第四年下降。相对的,因为消费增量主要来自于工业消费,临储拍卖的陈年玉米可满足增量需求(饲料不可使用陈年玉米)。总体来看,不考虑政策因素,玉米供需格局继续小幅改善,而储备轮粮政策、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成为国家调节玉米价格的工具,玉米价格或将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 2.2豆粕 又称“大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炼油企业买进大豆进行油脂生产,剩余的豆粕是饲料的主要蛋白来源,一吨大豆约产生800千克豆油和180千克豆粕。决定豆粕价格的核心因素为大豆产量、大豆压榨效益。一般来说,大豆丰收则大豆价格较低,豆粕价格亦较低;大豆压榨效益较差时,厂家会停产,豆粕供应减少,则豆粕价格上涨。 (1)大豆 价格决定机制:大豆价格为全球定价,由全球供需关系决定,主要受主产国播种面积、单产以及全球居民油品消费和饲用消费等因素影响。供给方面,2017年全球大豆新作产量约为31377万吨,大豆主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0%左右,上述四个国家大豆产量决定了全球大豆供给水平。全球大豆新作供给主要由播种面积、单产以及极端天气(如厄尔尼诺等)因素决定。需求方面,全球大豆主要消费国为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上述四国消费量占全球的70%,中国由于国内产量有限、国内消费需求量高成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2017年中国大豆消费量约为9500万吨,其中国内产量仅1200万吨,其余约8300万吨大豆依赖进口,进口来源主要为巴西(占比53%),其次为美国(34%)。全球大豆消费下游主要为压榨、饲用和食用等,需求量取决于居民消费和养殖业景气度等因素。 全球大豆供需格局来看,2012年以来,由于天气原因,全球大豆产量持续增长。2017年,全球大豆产量达到3.13亿吨,整体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状态。2012~2017年全球库存消费比始终处于25%以上的历史高位,大豆价格一路走低,CBOT大豆价格于2015年末跌至844.25美分/蒲式耳。2018年8月中旬,美国USDA发布8月全球农产品供需报告,美国大豆单产水平预计上升至51.6蒲式耳/英亩的历史新高,同时预测2018/19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同比上升761万吨至3.67亿吨,全球消费量将持平;受此供需格局恶化的影响,8月30日CBOT大豆价格跌至831.00美分/蒲式耳,创近五年新低。展望2018~2019年,美豆丰产几成定局,全球大豆产量继续上升,全球大豆供给持续过剩,预计CBOT大豆价将处于近年较低水平。 国内主要依赖进口大豆,一般采用基差定价机制,即CBOT期货价+基差(升贴水)。CBOT大豆期货价决定了大豆进口成本的80%,基差【进口大豆的升贴水,就是所谓的期现基差,指某一交易月份某一产地某一出口港口现货价格和相同的芝加哥交易所的期货价格差】则决定了另外20%。进口大豆合同签订时双方确定基差,期货价通常在装船后5个工作日内点价完毕。基差定价利于买卖双方控制风险,同时给予买方一定的自主定价权。影响基差的因素包括产地和船期,具体体现为产地货物供需关系、产地物流运输费用以及出口贸易商的利润空间等。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