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禽业篇 > 文章

肉鸡全产业链“三扶四转”的扶贫模式

时间:2018-06-26    点击: 次    来源: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作者:刘书生 - 小 + 大

三、推动“四转”,双赢共建

(一)由粗放养殖向人工智能转变。华茂肉鸡基地是整个产业链条的第一生产车间,也是安全优质产品的主要来源生产地。由于最初建设主要瞄准群体为农户,采用的是设施简陋、投入低廉的塑料大棚养殖,清粪、饲喂、通风、供温需人工操作控制,舍内环境控制以饲养员经验判断。全期肉鸡成活率低于95%、残次率高于1%、预防药物每只高于0.5元,商品效益不高。在省农业厅注入1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后,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引进并推广现代设施装备,提升基地生产能力和水平。采用料塔绞龙料线、刮粪板或传输带清粪、湿帘负压降温、锅炉供温、自动饮水、自动环控预警等设备,实现了“人管设备、设备养鸡、以鸡养人”。目前,全县建成网上平养鸡舍60栋,单批次存栏达到1.5万只;现代化笼养层叠鸡舍10栋,单批次存栏达到5万只。肉鸡成活率高于98%,预防药物每只平均0.25元左右。2017年在国际禽流感疫情影响下,华茂公司调缓养殖批次,仅网上平养和现代笼养鸡舍共出栏肉鸡500余万只,产值8250万元,养殖户纯收入达到700万元以上。

(二)由农户自养向集约生产转变。近年来,因土地保耕、环境保护、水源保洁等因素制约,单家独户饲养造成的面源污染事件屡禁不止,发展遇到深层次的“阵痛”,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在严厉的监管和问责下,一些养殖农户被迫拆棚弃养或转产。在这种不利情势下,华茂公司审时度势,紧急启动建设公司集中养殖肉鸡基地,科学应对预防即将面临的产能不足。通过半年的考察选址,最终确定防疫隔离条件和生态环境俱佳的武关、铁峪铺镇2处深山沟壑中建设18栋现代化笼养层叠鸡舍,生产能力突破500万只。在运行中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570户,通过折股量化、土地租金、劳务就业等多种形式,确保年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让贫困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三)由注重数量向生态优先转变。生态优先是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也是指导畜牧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面对环保大势及要求,华茂公司主动调整发展思路,弥补工作短板,积极探索鸡肥加工资源化利用的途径。经为期1年的施工建设,2017年10月华茂10万吨有机肥加工正式建设运营。同时,县畜牧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指导肉鸡养殖户按照存栏1万只肉鸡配套100平方米的阳光板贮粪棚,推进“户贮堆积发酵、公司回收加工销售”的鸡粪订单模式,推动全县肉鸡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对在建的2处现代层叠笼养鸡舍,各配套2个密闭式灌装发酵仓,实现鸡粪收集、发酵、鸡肥一体化加工。对废气进行统一冷凝生物降解处理,杜绝污染气体向外界排放。基地产生的污水和加工的鸡肥与当地种植的千亩茶园紧密结合,推进“养鸡-鸡粪-鸡肥-茶园”间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四)由单一产品向多元开发转变。从2015年前,丹凤华茂公司唯一向市场供应的初级产品仅有冻鲜白条鸡,产品附加值低。2016年丹凤华茂公司组建子公司—陕西十三坊食品有限公司,是华茂肉鸡全产业链的终端加工车间,也是一家以酱卤制品、灌肠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00亩,建设4500吨位级冷库,1.2万平方米生产车间,5000平方米职工宿舍等基础工程。2015年丹凤华茂公司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农业部等三位具有一级技师资格证的专家团队合作,采用天然香辛料抗氧化保色技术、低温高湿解冻技术、快速冷却技术、无菌阻氧包装技术等领先于国内行业技术,保证产品色、香、味及营养。主要产品有以养生滋补为主的八宝布袋鸡、八宝香鸡、十三味卤鸡系列;以家庭消费为主的土灶蒸猪系列;以休闲产品为主的十三味卤鸭、卤鸡等三大系列产品,包括原味、香辣味、麻辣味、甜辣味四大口味近百种产品。建立超市“店中店”、土特产店、品牌连锁、专卖店、线上销售、大流通等6个销售渠道。2017年以来产品主要销售新疆、甘肃、兰州等长江以北大、中型城市,销售额6000万元以上,直接用工100多人,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熟食加工生产基地。

四、迎难而上,砥砺奋进

(一)资金制约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最大难事。一方面在外部经济整体下行压力下,面临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行业整合、洗牌加剧和企业提升发展的重要阶段,民营企业举步维艰,融资难是最大瓶颈。另一方面企业从2008年开始建设至今,一直将有限资金投入在肉鸡产业链扩建中,市场营销渠道窄,熟食产品认知度低,成为拉动效益提升的难点和重点。

(二)支持减缓是企业另辟途径的压力增大。近年来,上级取消了肉鸡养殖户建棚补助资金政策,农户投资和养殖风险加大,挫伤了农户养殖积极性;加之,初期建设的塑料养殖大棚已逐步淘汰、拆迁,养殖规模处于缩小的状况。企业为了维系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只有另辟途径融资,无疑增加了附加或捆绑条件,企业只得负重前行。

(三)人才紧缺是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体现。现代农牧企业发展需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去经营管理,离不开科技、设备、营销、管理、营养、食品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当前,人力资源紧缺、人力成本提升、技术人才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县域年轻或有文化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人力有限。

(四)精准服务是推进产业扶贫的关键之举。畜牧企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市场风险大、制约因素多的行业,特别是受国外低生产成本冲击,产品走出去步履艰难;加之国内同类同质产品较多,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识别。因此政府需要人才培养、质量监管、产品营销、税收减免、主体培育、融资担保、财务审计、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生产保险等方面加大支持,引导企业步入正轨。只要这样才会让企业给更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增收、培训提质的发展平台。

上一篇:我国青年鸡养殖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下一篇:袁正东:当前我国蛋鸡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建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