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猪塞尼卡谷病毒流行态势与诊断防控研究进展

时间:2018-03-30    点击: 次    来源:微生物学通讯    作者:赵振翔 - 小 + 大

摘要: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为小RNA病毒科塞尼卡病毒属的唯一成员,2002年首次发现于PER.C6细胞培养物中,被鉴定为细胞培养基中的污染物。最初SVV被用作溶瘤病毒进行肿瘤治疗研究。现已证实SVV感染猪能够引发原发性水泡病,引起猪的鼻吻、蹄部冠状带的水泡病变,同时伴有跛行、厌食、嗜睡和发烧等临床表现。与口蹄疫、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引起的临床症状难以区分。2015-2017年期间,在美国、中国、泰国等多个国家暴发了SVV疫情,并且流行范围逐步扩大。针对该病的不断扩散,急需提出和制定有效的诊断与防控策略及措施。因此,一些新的诊断方法被不断开发出来,新的防控策略也在逐步建立。本文主要针对SVV最新的流行态势及特点、诊断与防控技术进行综述,旨在提供SVV最新研究进展,提高疾病防控及科研工作人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也称为塞尼卡病毒A (Senecavirus A,SVA),属于小RNA病毒科塞尼卡病毒属[1]。SVV与其他小RNA病毒科成员一样,具有直径约25 nm-30 nm的无囊膜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SVV基因组长约7.2 kb,为单链正股RNA,拥有一个唯一的开放阅读框(ORF);ORF两侧为5′非翻译区(约668个核苷酸)和3′非翻译区(约68个核苷酸),3′非翻译区后具有多聚(A)尾巴。SVV唯一的ORF编码一个由2 18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前体。多聚蛋白前体可以被病毒蛋白水解酶逐步切割形成前导蛋白(Lpro)和3个主要的多聚蛋白(P1-2A、P2-BC和P3)。3个多聚蛋白进一步水解形成病毒衣壳的4个结构蛋白(VP4、VP2、VP3和VP1)和参与病毒复制的7个非结构蛋白(2A、2B、2C、3A、3B、3C和3D)。

SVV多聚蛋白遵循小RNA病毒基因组的标准L-4-3-4布局,结构蛋白编码区在基因组的5′端,非结构蛋白编码区在基因组3′端。多聚蛋白的裂解主要包括:通过一种核糖体跳过机制使P1-2A与2BC-P3分离;3C蛋白酶通过其水解酶活性将L和P1以及2BC和P3裂解开来;L、2A和3C蛋白进一步对中间体蛋白进行切割形成成熟病毒蛋白。对分离的第一株SVV病毒(SVV-001)的ORF序列分析发现,其P1、2C、3C和3D的编码区与心病毒属病毒相似性极高,但多聚蛋白的其他区域则与已知的小RNA病毒科其他成员差异较大。SVV的5′非编码区序列中含有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其IRES结构与小RNA病毒的IRES差异较大,但与黄病毒科中猪瘟病毒(CSFV)的IRES元件(Ⅳ型IRES)的二级结构类似。这些研究进展表明SVV与其他小RNA病毒科成员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性。

1 SVV的致病特征和流行态势

2002年,SVV首次在美国被报道,病毒被发现于PER.C6细胞培养物中,被认为是细胞培养基的污染物。2007年SVV被发现是引起加拿大发生的猪原发性水泡病(PIVD)的致病病原[5]。2015年以后,在美国、巴西等多国均发现SVV感染导致猪发生PIVD的临床病例,进一步确认了SVV对猪的致病性。SVV感染引发的水泡病与口蹄疫(FMD)、猪水泡病(SVD)和水泡性口炎(VS)引起的病变极为类似,具体表现为病畜鼻吻部、蹄部冠状带出现明显水泡,同时伴有跛行、厌食、嗜睡和发烧等症状。因此,仅从临床症状上无法区分SVV感染和其他水泡病。SVV是引起猪发生PIVD的致病因子的观点最初不被人们认可,因为当时并未从发病猪体内分离到活病毒,仅有测序结果。同时,由于常见的病毒感染,例如细小病毒、肠道病毒、食物供应中的毒素或烧伤都有可能形成类似的水泡病变,因此直到人为将SVV感染猪的病例复制出后,才确证了SVV对猪的致病性。本实验室前期证实育肥猪感染SVV后能够引起猪鼻部和蹄冠部产生显著的水泡病变,并成功分离了SVV毒株。现有研究已证实SVV感染后能引起断奶仔猪及保育、育肥和繁殖的各年龄段猪发生水泡病。这包括以前巴西、美国和中国报道的引起急性跛行、突发新生仔猪死亡和水泡病变临床症状的SVV感染病例。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对更早的水泡病发病猪保藏样品进行测序分析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猪群中便存在SVV。自2002年确定SVV病原的存在至2015年初,SVV感染猪的病例只有在美国和加拿大零星发生。但自2015年下半年后,在巴西、美国、加拿大、中国、哥伦比亚等多国相继发生了SVV感染猪的疫情,而且呈蔓延之势。

2015年初,巴西的6个州报告了病因不明的水泡病疫情的发生,后经鉴定均由SVV感染引起。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广东省在5月份也发生了PIVD疫情,其特征也是位于鼻吻和蹄冠部产生明显水泡,发病母猪伴随着发热和厌食,产房的仔猪急性死亡,经鉴定致病病原也是SVV。

2016年10月,泰国北部地区的一个育肥猪场发生了水泡病疫情,疫情持续了两周,暴发疫情的猪群共有6 133头猪,其中246头发病,但没有死亡;从12只发病猪收集的3个水泡液样品和9个蹄冠水泡皮样品进行了SVV测定,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为SVV阳性样品;对口蹄疫在内的其他水泡病病原进行检测,结果则均为阴性。本实验室2017年初鉴定了我国福建和河南再次发生的猪感染SVV案例,并证实毒株与美国流行毒株相似性极高,而与加拿大和巴西毒株相似性较低。截至目前,已有美国、加拿大、巴西、哥伦比亚、中国和泰国报道了SVV感染猪的案例(表 1),其他国家的流行情况仍不清楚,但根据现有研究报道显示SVV流行的地域正在逐步扩大,发生的国家数量也在近两年迅速增加,因此,其未来流行的动态需要持续关注。将美国、哥伦比亚、巴西和中国流行的SVV分离株序列与以往的SVV历史株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新出现的SVV毒株与历史毒株相比相似性显著降低(相似性为91%-93%),这表明当下毒株和历史毒株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的进化和变异。变异和突变的积累可能增加了SVV致病性和传染性,因此,导致SVV快速流行开来。

上一篇: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控制净化技术

下一篇:2万头猪因蝙蝠暴亡,爆发地在首例非典附近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