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06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崔姹等 - 小 + 大
■ 公司+业主+农户模式 在公司+ 农户模式中, 猪舍建设等固定资本投入较高,养殖户需具有较多的固定资金,为此,武胜县天兆畜牧公司将“公司+ 农户” 模式进行创新,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将此模式发展为“公司+ 业主+ 农户”模式,解决农户养殖资金缺乏的问题。 运行机制主要有2 种:第1 种为入股方式。①资金注入:农户根据自有资金情况按猪舍投资建设的资金比例入股;②养殖过程:人工费、水电费投入全部为业主投入,其他费用为公司投入;③利润分配:按照投资的比例提取利润。第2 种为业主租用养殖场地,业主按照租金+ 收益(收益按照租金的10% 计算)付给农户。2种方式下,农户同时可在养殖场工作,赚取一定收入。 ■ 合作社+ 农户模式 合作社+ 农户模式在调研地区主要分为农户以股金方式入社与以生产资料方式入社2 种形式,该模式在仁寿县出栏量占比较大。 1)以股金方式入社。采取此种模式的为仁寿县水利新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实行“新村农民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年终按股分红”模式进行运作管理。该合作社猪舍及配套设施由政府财政资金资助兴建,村民定额入股(1 万/ 户),因经济条件限制或无意愿加入,可将指标转让给他人。每股年最低收益率为12%;且在保证最低收益的基础上,入股农户分享合作社盈利。当年剩余盈利按照4:4:2 的比例向村民、合作社、风险基金分配,合作社年度财务报告定期向村民分布。以2015 年为例,2015 年村民入股301 万,2015 年合作社盈利81.12万,第一次分红按照股金的12% 进行分配,共计36.12万,剩余盈利45万按照4:4:2 比例进行分配,即村民二次分红18万,每股分红约为600元(6%),2次共分红18%;合作社自留18万,风险基金9万,所有盈利在2016 年第一季度前兑现。 2)以生产资料方式入社。此种模式以仁寿县某养殖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生猪年出栏约9 000 头,带动周边养殖户14 户,该合作社按照“产前帮购种、产中帮技术、产后帮销售”的生产经营方式与养殖户签订合同,带动养殖户增收。具体运行机制:①仔猪品种由合作社提供,社员必须购买,每头仔猪的购买价格低于市场价50~100元。②在养殖过程中,合作社成员以低于市场价格购买指定饲料,此项服务社员自愿选择;防疫及疫苗服务由合作社提供。③出栏价格由合作社与屠宰加工企业谈判,高于养殖户单独出售的价格,出售价格较市场价格高出0.2~0.6 元/kg。社员可自主选择出售。④合作社组织为育肥猪购买价格险,社员可自由选择购买。养殖户加入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 ■ 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主要为养殖户购进母猪、种猪,进行自繁自育或购进仔猪进行专门育肥,然后在市场进行销售,此种模式在广安市调研区县及仁寿县都比较常见。以武胜县某家庭农场为例,该农场年出栏生猪约1 200 头,猪舍建设与养殖过程中的投入都为自有资金,饲料从市场购买,养殖过程中饲养技术及疫病防疫来自饲料与疫苗提供商与自身养殖经验,销售对象主要为中间商贩。养殖户利润高低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很大。调研发现,采用传统养殖模式的养殖户没有意愿采用其他养殖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市场行情好时,传统养殖模式收益大于其他方式,养殖户风险意识薄弱。 3、产业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 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将上述模式的成本收益进行对比可发现(表4),相较于传统散养模式,合作社+ 农户模式及生态猪养殖模式更有利于增加养殖户的收益。在市场行情稳定的情况下,合作社+ 农户模式较其他模式更能增加养殖户的收益。
|
上一篇:河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