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生猪产业典型模式运行机制、问题及发展建议

时间:2018-03-06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崔姹等 - 小 + 大

生猪产业发展模式是上下游环节协作关系紧密程度的体现。1978 年至今,我国生猪养殖从家庭散养中加速退出,规模化饲养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围绕生猪价格波动和猪肉产品安全这两大重要问题,逐步涌现出了公司+ 农户订单、公司+ 基地+ 农户等主要模式。各地区因具体情况不同,模式也存在差异,如温氏养殖模式、“五方联动八统一”模式、二次寄养模式、生猪产业联盟等养殖模式及青竹模式、畜果结合模式等生态发展模式,同时运用“互联网+”建立生猪电子交易平台、“养殖户+ 屠宰企业”直销模式取代传统交易模式。养殖户组织化程度、饲养规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政府对生猪市场的管理、生猪产业政策以及发展资金等问题均影响生猪产业模式的发展。本文结合对四川省生猪养殖大县(区) 广安市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及眉山市仁寿县的实地调研, 将不同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对不同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生猪产业模式发展的建议。

一、调研地区生猪产业发展情况

1、生猪养殖量下滑

四川省是全国生猪养殖和调出大省,近两年生猪养殖量出现下滑。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 年,四川省生猪存出栏量均居全国第1 位,分别为4 815.6 万头和7 236.5 万头;2016 年, 四川省生猪出栏量为6 925.4 万头,较2015 年下降4.30%。

就本文调研的广安市而言,其生猪养殖量下滑趋势较四川省整体水平严重。广安市2016 年生猪存出栏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7.72%、5.12%;在下属区县中,武胜县下滑最严重,分别下降8.85%、5.52%;眉山市仁寿县生猪养殖量变化趋势与四川省基本一致,2016 年生猪存出栏量较2015 年分别下降了3.42%、4.31%(表1)。

环保因素是造成存出栏量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2016年开始,部分出栏量50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 陆续关拆。截至2016年底,广安市共关拆221家养殖场(户),仁寿县关拆668 户;截至2017年8月,广安市共关拆543户,眉山市仁寿县共关拆1 013户。

2、散户养殖退出加快

近几年来,四川省散户养殖退出加快,规模养殖出栏量占比增加。其中,500 头以上规模场(户)的出栏量占比增加尤其明显。由表2 可知,广安市2017 年散养户数占比较2015 年下降1.19 个百分点,散户养殖退出加快;而50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出栏量占比增加明显,其中武胜县增加最快,2017 年较2015 年增加15.59%。仁寿县2017 年50 头以上规模养殖户比重达68.37%。就500 头以上规模场(户)出栏量占比来看, 广安市2017 年较2015 年增加16.82 个百分点,其中武胜县增加最快。眉山市仁寿县增加9.09 个百分点。

上一篇:河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王中:答疑东北养猪是个“坑”的质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