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何曙慧、王瑞、张秀峰 - 小 + 大
(2)东北将成为生猪发展重地 根据中央的法规政策,全国各地区纷纷设立禁养区和限养区,南方水网地区的禁养区内猪场拆迁也在逐步推进。目前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政策推动了生猪产业规模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在规模结构方面,环保约束抬高了生猪行业的进入门槛,强化了生猪产业的规模经济特征,促进了行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在区域结构方面,近年来大型生猪企业纷纷在资源丰富、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东北地区进行布局。 大型养殖集团纷纷加速东北地区的布局,温氏股份、牧原股份、雏鹰农牧、金新农、天邦股份、大北农、正邦科技等农牧公司均在东北地区建设养殖项目。从上市公司的东北布局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将成为养殖业重要的迁徙之地。此外,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和玉米的主产地,是饲料原料主产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养殖气候和环境。同时,东北地区环保压力相对较小,养殖户补栏速度较快。 (3)生猪新周期,猪价波动加剧 我们发现2010年以前,生猪价格上升期和下行期基本相同,但从2010年之后的一轮猪周期中,下行期要远大于上升期。主要原因是因为环保政策的不断推出使得市场集中度发生了改变。2010年以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但随着大型养殖企业逐步摸索适合自身快速扩张的经营和养殖模式,中小散户在较为恶劣的行业环境中缓慢扩张,多数被淘汰。 从现状来看,中国生猪养殖总规模不断扩张,生猪养殖场总数持续上升。从结构来看,出栏少于100头的养殖场数量迅速下降,大型养殖场的数量和出栏占比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生猪的产量不断攀升,达到7.2亿头的水平,进入21世纪至今增速41.1%。 从生猪出栏结构来看,目前散养户大量退出市场,年出栏49头以下的散养户从8010.4万户下降到2015年的4406.59万户,下降幅度达到45%。以年均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的占比快速增加,户数从122788户增加至2015年的259931,增长11.2%,出栏比例则从2007年的28%大幅提高至56.13.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超大型规模化养殖场,,从2007年的50家增加至2015年的261家,增长422%,在近两年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散养户占比的下降,除了推出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向专业化养殖户转化。同样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散养户数量快速下降,但专业化养殖户的数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年出栏100-499头养殖户的数量从2007年的54.2万户增加到75.8万户,增长了40%。 随着养殖规模化的发展,市场普遍认为规模化养殖将拉长猪周期,平滑猪价波动。我们以美国为例,美国作为生猪养殖规模化高度集中的国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主要特征是养殖场数量的急剧减少,散户养殖大幅退出,猪场总量快速瘦身。第二阶段位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期间存栏量超过5000头的大型养殖场开始涌现,主要特征在于养殖场规模的迅速扩张,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后,规模化进程进入深水区,规模化进程相对减速,场均存栏量趋于稳定,但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存栏比重仍在稳步上升。 从美国猪肉波动来看,90年代,猪价一般4-5年一个周期,涨两年,跌两年。但是从2005年开始的新一轮猪周期中,猪价下行周期拉长至2010年,随后则迎来一个长达4年的上涨,在2014年达到85.4美元/英担的历史高位,猪价波动失去了明显的周期性规律特征。 即使是在美国这种已经高度规模化的产业结构中,猪肉价格的波动并没有任何平滑的迹象,相反,其波动幅度却大大加大,每轮周期的上涨幅度达到80%左右,从2010年-2014年的上涨周期里,猪肉价格涨幅更是达到了120%,养殖规模化不仅拉长了猪价波动周期,而且使得周期变得越发不规律化。此外,规模化并不能平滑猪价波动,相反,它将极大的放大猪价的波动幅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对此进行分析,首先,传统猪价3-4年周期形成,是由于生猪的生长周期决定的。其前提是以散户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农户进入与退出较为方便。但规模化养殖场与散户最大的不同在于投资成本高,进入与退出成本高。 因此,一方面当猪价上行时,规模化养殖在补栏之前还需经过前期猪场建设投资,补栏速度要慢于散户,另一方面,当猪价下行时,规模化养殖场由于沉没成本高、融资能力强,在资金耗尽之前,是很难直接退出市场的,而这种由企业资金流决定的退出与进场,与生猪的生长规律就无直接的关系。 其次,规模化的背后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随着长期价格低迷,使得产能退出,短期内对行业的供给冲击力极大,而补栏速度又严重受损,这种情况下,猪价波动幅度加大也是情理之中。国内的几轮猪价周期也能证明这一点,2006年以前,猪周期是典型的3年一周期,2006年之后完整的两轮猪周期,却延长到4年。 更重要的是,猪周期虽然拉长了,但延长更多的是猪价下跌周期,由于2006年的养殖暴利与扩产的相对缓慢,当前养殖户现金流极为充沛。我们预计这一轮的猪周期下跌概率要超过上一轮的31个月,这也意味着此轮猪价长周期的底部,有可能需要至少等到2019年才会出现。在振幅方面,整个90年代,除了1993-1994年高通胀导致的大幅上涨以外,其他时间,猪价的波动幅度相对平和,一轮周期下来,涨幅在50%-60%左右。但自从2006年开始,随着养殖规模化的逐步展开,猪价波动幅度加剧,每次猪价的涨幅都接近100%。 |
下一篇:人民日报:拆了养猪场,生计咋保障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