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养殖业正在一步步趋于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疾病也在相伴而生。像早些年“一片红”的附红细胞体病,到如今“一片蓝”的高致病性蓝耳病,以及“一片泻”的仔猪腹泻问题,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制约着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疾病的发生除了管理方面的缺失,更大程度上与国内猪场存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很大的关系。 免疫抑制是很普遍的病理现象,是猪的免疫系统受各方面因素的损伤而产生的。我们都知道,动物机体的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当免疫器官发生损伤或者免疫细胞活性受到影响时,将会抑制抗原的传递,阻碍或者切断免疫抗体的形成,使机体无法发挥体液免疫的功效。与此同时,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将直接导致细胞免疫的失败。进而导致机体整体免疫力下降,机体出现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造成疫苗免疫失败,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诱发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 诱发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简单介绍: Ⅰ疾病因素是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最难避免和控制的因素 (1)猪瘟 CSFV先在扁桃体内复制,然后转移到周围淋巴网状组织,最终在脾脏、骨髓、内脏淋巴结和小肠淋巴结样组织中大量繁殖,最后侵入实质器官。感染猪瘟病毒后,CD4+、CD8+ T淋巴细胞大量减少,同时免疫细胞逐渐凋亡是导致猪瘟免疫抑制和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2)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V首先和猪肺泡巨噬细胞结合,在细胞内增值,引发巨噬细胞的崩溃,然后转移到局部的淋巴组织并进一步扩散到全身多处组织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中,造成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的坏死,机体免疫力的下降,从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 (3)猪圆环病毒Ⅱ型 PCV-Ⅱ感染动物后,一方面使机体血液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另外该病毒还能引起淋巴细胞凋亡,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能力减弱,同时降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机能,使病猪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4)猪气喘病 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气管上皮纤毛的脱落,纤毛功能降低,不能有效清除异物,进而波及下呼吸道,损伤肺泡黏膜,最终改变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及免疫调节的功能,抑制肺脏的免疫应答,造成免疫抑制,进而导致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其次,像猪伪狂犬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与副猪嗜血杆菌等都能使猪产生免疫抑制。这些病原微生物可以侵入各种免疫细胞和器官,使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猪免疫抑制。 Ⅱ.生产管理的不到位同样会导致猪免疫抑制性疾病 (1)应激因素 现代猪场的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饲养越来越密集,关于猪舍的保温与通风透气的关系始终无法平衡。猪舍拥挤、高浓度的氨气、过冷过热等应激条件下,猪体内会产生热应激蛋白等异常代谢产物,同时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导致胸腺、 脾脏和淋巴组织萎缩,造成了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的产生和分化及其活性受阻,抑制了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导致机体免疫抑制。这些关乎应激的问题不可小觑。 (2)饲料因素 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霉菌毒素能降低动物机体的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活性,抑制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降低补体和干扰素的活性,损害巨噬细胞的功能,造成免疫抑制。 (3)药物因素 最大的问题即抗生素的“保健”,有人认为在猪群生长的几个关键阶段中定期添加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准确地来讲这种行为叫做预防性投药,不叫保健。保健是要保持机体健康,而抗生素是治疗性药物,猪群长期摄入抗生素,不但不能提高抗病力,反而会导致机体肝肾、免疫器官受损,使猪群出现免疫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