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伪狂犬病: 1.1 我国猪伪狂犬病的问题与现状 猪群老病新发不断出现,危害日趋严重。伪狂犬病就是最突出的一例,伪狂犬病毒中gC、gE 等多抗原位点发生变异,属于强毒株。伪狂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以产死胎为主;新生仔猪大量死亡,3-15 日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 ;断奶仔猪发病率10-30%,呈顽固性腹泻和零星的神经症状;育肥猪90-150 日龄gE 野毒阳性率转高,呈高烧、伴呼吸系统症状;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不发情、返情、屡配不孕;公猪睾丸炎,丧失种用能力。 1.1.1 猪伪狂犬病毒的免疫学特点 1)猪感染后6-10 d 可产生IgM,随即产生IgA、IgG1、IgG2,其中特异性IgM 和IgA 可持续3 个月,说明在伪狂犬的免疫中具有黏膜免疫应答。 2)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猪,都可诱发产生抗体,其中IgG1 和IgG2 能中和病毒,在免疫保护中发挥作用,但是抗体滴度与临床保护力之间的相关性是不完全的,不能完全保护动物。 3)伪狂犬病毒自生诱导的体液抗体水平较低,细胞免疫在伪狂犬病毒的免疫上占主导地位。 1.1.2 当前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1)2014—2015 年全国有20 多个省市检测到伪狂犬野毒的感染流行。 2)部分猪场猪群的阳性率达70%以上,妊娠母猪,35% 出现流产。 3)24.5% 免疫Bartha-K61 疫苗的猪场发生猪伪狂犬病,所造成的损失持续上升(Yu XL.et al,2014)。 1.1.3 猪伪狂犬临床分离株毒力实验 1)相比经典伪狂犬毒株,新分离毒株的抗原性发生变异,对猪的致病力显著增强。 2)对新分离毒株进行基因序列进化分析,全基因组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基因分支,与Bartha-K61 株不在同一个分支。 3)SMX2012 分离株导致50 日龄仔猪的神经症状和死亡。 4)SMX2012 分离株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 5)SMX2012 分离株导致长时间的发热和精神沉郁。 1.1.4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 1)净化的必要性:持续感染、终身带毒。 2)具备净化的条件:基因缺失疫苗;野毒感染鉴别诊断方法简单易行;欧美国家已经有了成功经验。 3)净化注意事项:制定区域净化规划;有效的种猪野毒抗体调查,确定净化可行性;严格检测与淘汰;制定严格生物安全措施。 4)免疫程序:生产母猪:每年2-4次;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1-2 次;公猪:每年免疫2 次;商品猪: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场:1-3 日龄滴鼻+10 周龄肌注;伪狂犬野毒阴性猪场:8 周龄肌注+12-14 周龄肌注。 笔者:对于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场,如果免疫程序得当,猪场生物安全工作到位,生产出伪狂犬阴性商品猪或后备猪是完全切实可行的。即不断地用伪狂犬阴性后备猪去更换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经产母猪,逐渐降低种猪群伪狂犬野毒猪的比例,直至净化。过去几十年,世界上一些主要伪狂犬病流行国家相继启动了根除计划并已取得了成功,首先是英国和丹麦于20 世纪80 年代末公布取得成功,接着荷兰、比利时实现伪狂犬病的净化,美国也于1989 年开始启动为期10 年的全国性净化计划,现在美国已经无伪狂犬野毒感染。所以,通过“免疫→检测→淘汰→补充阴性后备猪→免疫→检测→淘汰”的伪狂犬净化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2、猪蓝耳病 2.1 生长猪的控制策略 感染性实验结果表明,猪更容易经皮肤伤口感染,经口和胃肠道感染所需的病毒量明显更高。同样,由于感染猪唾液中的PRRSV 可持续存在数周,因此,猪只之间互相攻击时发生的撕咬、伤口、刮擦等均易导致感染的发生;猪群一旦感染上该病,很难根除,大多数猪群可以长期带毒,一旦其他病原入侵或猪群免疫力下降,就会暴发该病。 预防PRRSV 的目的是阻止PRRSV 进入未感染的猪群或者阻止新的PRRSV 毒株进入已感染过其他毒株的猪群。人们一直认为患病动物和精液是PRRSV 的主要来源,但是现在已发现了其他的重要感染途径。发现很多新感染不是由本猪场的病猪或者精液传播的,而是有临近的感染猪群,未执行生物安全程序而传播的。由于PRRSV 在潮湿、寒冷的环境容易存活,因此农场中使用的所有运输设备和材料都要清洗晾干,并严格按批次进行生产;单向猪群流动;车辆的清洗与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