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咨询公司,服务于这个行业,自然必须贴近这个领域,扎根这个领域,对趋势的把握必须走在前列,否则,我们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对于养猪业的未来格局,一直是行业争论的焦点,既然“未来”还没有到来,就不能说谁对谁错。在这里,我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养猪业的四种分类 对于养猪业的群体划分,很多人喜欢以规模分类,这是一种分类方式,但单单以规模来分,有时候很难说明每一个群体的属性。对于分类,关注属性的特点才是最重要的,每一种属性的特点,可能决定了未来的走向,甚至是结局。我是这样分类的。 1、专业户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养猪业,养猪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称为专业户(或家庭农场)。专业户的最大特点是因为主要收入(生活)来源是养猪,所以,精力和投资都在养猪上,他们不会轻易退出。而且,这个群体中的大多数是从散养户升级来的,是经历了一轮一轮猪价的起伏洗礼,经历了盈利和亏损的“周期”,对养猪业有自己的认知。而且,很多人的养殖成本并不高,具有一定的优势。 2、散养户 散养户也是以家庭为单位,但养殖数量较少,养猪只是个副业,甚至仅仅是一种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他们的精力并不在养猪上面,所以,当养猪亏损的时候,认为还不如打工。由于在固定资产上投入不多,所以,也是最容易退出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养不养取决于猪价如何,因此,对所谓“猪周期”(最近几年,我一直不认可“猪周期”这个提法)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一个群体。 3、独立规模场 我们按属性的区别把规模场和专业户来进行区分。当然,规模场一定要比专业户的养殖数量大的多,但这个区别不是我们看重的。规模场和专业户(或者叫家庭农场)的最大区别是雇工人数。专业户是以家庭为单位,少量雇工或短期雇工。而规模场则是雇工人数远远超过家庭(或家族)。为什么还要加上“独立”两个字?是为了与有实力雄厚背景的集团性企业进行区别。独立和不独立,对未来的生存有很大的影响。 4、产业链集团 现在,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要走产业链集团的道路,原因:除了饲料企业的销售和盈利压力外,2016年上半年温氏集团高达约78亿的盈利,着实令人眼红。 理论上,产业链集团因为做产业链而有了更多的盈利点,在整个内部的链条上,赢利点是可以移动的,因此,某一个赢利点的的下降,可能会被另一个赢利点来弥补,这是产业链集团的优势。我的上一篇文章《王中 大转型时代,快和慢哪个更重要?以温氏为例解读(全文收藏版)》中,深度诠释了,为什么在很多企业面临巨大转型压力的时候,而温氏没有?这就是产业链的优势。 二、谁会迅速减少? 从目前来看,中国猪肉的消费几乎达到了巅峰,而且有下降的趋势,这与人民对食品的需求从温饱型向安全和品质型转变有关。因此,养猪业的供应量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否则供大于求的矛盾会长期存在。因此,市场会进行调节,总量会维持在一个相对水平,而结构则会有很大的变化。 1、散养户还会迅速的减少 散养户消失的原因之一和规模经济有关。因为养殖数量太少,就沦为了副业,投入的精力很少。所谓“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散养户的心不在养猪上,自然收获寥寥。 原因之二是赚不到钱。除了规模小这个因素以外,养殖水平低,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生产资料价格高,共同构成了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其结果有利就养,无利就空圈,甚至弃养。“养猪还不如打工”,就是散养户的真实感叹。 原因之三是新农村的建设。过去在家里养,现在建了新房子,根本就没设计养猪的地方,因此告别了养猪。 原因之四是年青一代不想养。散养养猪毕竟是又脏又臭,年青一代不如父母吃苦耐劳,自然不愿意养猪。 散养户的迅速减少,并非全部消失,而是有很大的一部分因为养猪水平不断提高,赚到了钱,或者看到了希望,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变成了专业户(或家庭农场)。换句话说,很多散养户进化成了专业户。
|